卷进大厂的留学生,永远怀念那个18岁的夏天

  留学这些年里,我们似乎都是往前看的;小时候想快点长大,去世界各地环游;读中学了想快点儿来到大学,好没人管自己,想干啥干啥;读大学了,又想拿着文凭,快点找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实现财富自由。

  在一路奔波之中,会不会有时回过头来,还是羡慕当年无忧无虑的自己呢?假如,给各位留学生一个机会,和过去的自己说说话,你最想说的,会是什么?

  如果能穿越回过去,在某一线城市就读国际高中高二的小A一准儿要对当年充满憧憬地去访校的自己大喊:“快逃!”

  在初中,被只有分数和排名的压抑气氛逼到崩溃边缘的小A,本以为走国际道路会轻松一些,没想到在最卷的一线城市、最卷的国际学校做个普通学生,只会被卷到死。

  是没有高考的压力了,但申请top30的本质,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身边同学一个个都拿下了托福115+、SAT1500,小A随便翻翻3000词汇书还能找到一堆不会的词;

  身边的同学因为活动经历过于丰富,还得删删减减才能达成完美的one page resume的时候,小A正在绞尽脑汁想怎么把自己小学三年级捡了10块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故事,编进经典的文书模板。

  梦校?只能希望招生官捞捞自己这个大冤种,作为学校“diversity”的证明了。

  

  他想起那个不用担心活动、竞赛、语言成绩,只顾盯着分数和年级排名的,初中时候的自己。

  其实,那时自己的成绩也不算差,好好儿拼一把,能上个不错的优高,何必走这捡了芝麻丢西瓜,把自己折腾得累死,结果成绩活动都不能看的国际道路呢?

  况且,正因为以后要出国,小A初中时一些好哥们儿也渐渐和自己疏远了。毕竟,除了打游戏之外,他们聊的分数线、学选考、985,211都有哪些大学,小A了解得再多,也觉得自己只是个局外人。

  

  从来就没考虑出国的话,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当个班级中游的普通高中生,大家一起闷头刷题、百日誓师、冲高考,好像也不错。

  原来托福听口满分,在点菜时词汇量也只省了this and that;原来高中时曾经抱怨过的无穷无尽的刷标化、GPA、和外教沟通的困难,和大学社交睡眠成绩只能三选二的日子比,已经算是小菜一碟了。

  在某所top30私立小常春藤读大二的小A,到现在还没完全适应好大学生活。待办事项总是一件接一件地来:canvas上一天连着四五个due,为了给简历增光添彩才加入的CSSA又来了任务,暑假马上要来了,实习还没着落......

  

  仿佛昨天还是成绩比天大的读着国高的小孩儿,今天就已经是日理万机、准备走向社会的成年人了。

  小A耳机里放着“Still feel eighteen but I’m burnt out”,独自前往图书馆。肝完这个due就去健身房撸个铁吧,然后去Publix看看有没有啥打折的菜,自己随便做点对付对付。反正是一个人,也没什么讲究。

  身为i人的小A并不讨厌踽踽独行的生活,只是偶尔会怀念发个消息,就有人秒回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大家还能晚自习胡闹,精力充沛的男高在教室后边儿玩叠叠乐,女生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点儿八卦。周末去语培班,上课一起耍嘴皮子,把老师气得直喊“最难带的一届”。

  

  虽然那时自己也不算是他们中的一员,但是至少能心领神会地跟着大笑。什么升学的压力、刷分的苦难,都能稍放脑后。哪像现在,因为社交的匮乏,脑子只被一件又一件任务占着,日子没个奔头。

  能一直停在高中时那段出国前的“缓冲期”,该多好哇。

  好好珍惜吧,再不济就选个排名50的公立大学,说不定还有奖学金拿,别卷那top30了,小A对高中的自己说。

  小A,某小常春藤new grad,新晋纽约打工人。

  

  本科毕业就进大厂,对小A来说,只是个求职中介挂在朋友圈的神话。从毕业前几个月就开始投的简历,陆陆续续投了500份也有了,但一个约面试的也没有。

  同届从不上课写作业、靠代写维持高GPA的富二代同学,都托着父母关系进入了华尔街,而自己只能不得已入了一个华人小公司。

  再加上留学生身份还有个sponsorship绑着,小A春招秋招都是颗粒无收,好不容易有个工作,只能且行且珍惜。

  

  然而,接下来的几个月让小A意识到,没实习经历没背景的new grad只有被剥削的份儿。第一个月美其名曰是training阶段,没有薪资,小A不得不倒贴着路费和饭钱“付费上班”。成为打工人的第一个月,钱包只瘪不鼓。

  即使后来慢慢走上正轨,也只意味着小A的活儿更多了。到手的那点minimum wage,和时常的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来一比,更像是羞辱。

  老板钟爱给员工们画大饼,说什么虽然工资base不高,但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实际上面试时信誓旦旦承诺的会摇到H1B,实际得自己掏钱。小A决心攒下的钱之后,一定立刻跑路。

  

  学校homecoming weekend的时候,小A被同届的几个朋友拉着一起回了趟大学。周末,别着校友胸章的小A们在校园里漫步,享受着成为打工人以来难能可贵的休闲时光。

  看着年轻的学生们端着咖啡在图书馆进进出出,从一栋教学楼跑到另一栋教学楼,学校请来庆祝的乐队在草坪上打着碟唱着歌,小A有些恍惚——其实大学的自己,也很幸福啊。

  父母帮忙交着学费,教授时不时会在office hour给自己塞颗糖吃,还不时有很多好玩儿的活动以及友好的课友,哪像现在被同胞包围,还得勾心斗角。

  

  小A想,如果能回到大学,自己一定要迈出象牙塔的舒适圈,提早做几份实习、多多networking,认识些能把自己捞进大厂的大佬。

  一转眼,小A已经是混迹硅谷一整年的“进阶”打工人了。

  有了刚毕业时那段华人公司的工作经历当跳板,小A找到硅谷的码农工作就比第一次容易了很多,而且入职的厂还幸运地让ta摇到了H1B。

  

  但,虽然工资翻了一番,工作却比以前更加忙碌。来自清北藤校的硅谷人满地跑,比起被动的“卷”,他们是真心实意对工作抱有热诚——八点不到,硅谷上班的人流已经搁街上堵着了。只想达到正收入的小A,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儿格格不入。

  有了在华人公司被剥削的经历,现在小A已经能做到秒回slack半夜三点印度leader发来的消息了,但时常连轴转一周的体验还是不太好。

  烦心事儿也不是没有,看着同一届的朋友留美的渐渐都找好了房和对象,大有settle下来的趋势;回国的,该创业创业,该进厂进厂,看起来也光鲜亮丽,自己却还每天因为过高的房价和日益膨胀吃不起饭的物价发愁。

  

  还有,因为长期坐在电脑桌不挪窝儿,什么腰间盘突出颈椎毛病都来了,体重也飙升。

  小A想起当年那个刚毕业在小公司搬砖的自己,虽然每天苦兮兮熬大夜,但是7点起来洗一把脸又能精神抖擞。Ta想说,其实比起什么年薪百万,健康才是最要紧的。

  趁着刚毕业,为啥不gap一年去看看美帝好山好水呢,现在被困在无聊的湾区,只能假期出逃的日子,要舒坦多了。

  ......

  

  小A是还在念初中的一个平平无奇十四岁少年。

  Ta担心明天出来的月考成绩,早读时的”Hi, my name is Lihua” 念得有些心不在焉;前面丢过来一个小纸条儿,好基友在问他中考结束之后要不去家里看球赛。

  放学回家,餐桌上妈妈说起隔壁那个考到市里最好的国际部之后去美国念研究生的哥哥,“是有出息,但是和家里离得太远了,父母咋整啊?”

  

  小A没接话,想,迟早我也得出国去看看,听起来就挺酷。

  写在最后

  人在某一个难顶的时刻,总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过去,而对将来忧心忡忡,留学生也不例外。

  但是,其实过去和将来都是大脑捏造的概念,只有现实是真实的,能把握得住的。

  当你追忆过去的时候,那个过去的你,岂不是也在羡慕着此刻的你已经走到了当时从未设想的高度了吗?

  

  留学生活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忧愁和快乐,既然过去已经无法改变,不如从此刻开始。

  人生是一场长跑,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