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嫁人19岁守寡,远走他乡赴美工作学习,她拒绝让赵薇饰演自己
民国时期是一个超前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融入,使得国内人民思想得到超前的开放,其中传统女子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新时代女性似乎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全国各地。她们都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坚强而不易屈服的精神,得到当时的男子甚至于现代人民的赞赏和敬佩,另外他们勇于追求爱情,敢爱敢恨,对伴侣忠贞不二。这样的奇女子数不胜数,下面要跟大家介绍其中的代表人物王玉龄,说说她的传奇故事。
王玉龄在1928年出生,是长沙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经商的,所以家产较为丰厚,在长沙算得上是名门望族。王树南是王玉龄的父亲,人缘好、交际能力好,曾经在保定军校上学,是第六期的毕业生,当时一起毕业的同窗有顾祝同和钱大钧等人。以她这样的身家背景,称得上是千金大小姐,但不幸的是王玉龄的父亲,在她5岁的时候,因疾病而离开人世,她的母亲王罗希韫悲痛不已,从此王玉龄就成为了母亲所有的寄托。王罗希韫为了能够悉心教育自己的女儿,将屋里所有的男佣都解雇了,只剩下一些女佣,每天为自己的女儿上课,让她学习妇德妇礼等内容。王玉龄到了年龄王罗希韫就让她上小学,念的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事情。在她孜孜不倦的教育下,王玉龄优秀地成长,这让她为以后的成就做好了铺垫。
王玉龄第一次见到张灵甫是在1945年,通过朋友的介绍,王玉龄认识了这位抗日英雄,那一天他们一见钟情。在王玉龄看来。张灵甫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是可以信任值得付托的人。尽管王玉龄在那一年才17岁,而张灵甫已经有40岁了,而且还曾经有过两段婚姻。但是王玉龄并不在乎,她坚决的要跟张林福在一起,很快他们两个人就结婚了,结婚后他们搬到南京二条巷,那时候张灵普随着部队驻扎在城外,每次都要将本不充裕的时间再抽出一些,赶回城里才能回家见上妻子一面。张福林的同僚经常拿这件事来打趣他,他也只是笑嘻嘻地夸赞自己的老婆,尽管他再穷她也愿意一直跟着他。就这样,王玉龄和张林富一直相敬如宾的度过了段甜蜜的日子。
两年后,他们的儿子张道宇出生了,但是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同年,张灵甫死在了战场上。张灵甫并不是出生于富裕的家庭,逝后也没有给王玉龄母子留下多少财产,只有19岁的王玉龄,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丈夫伤心难过,就要想着如何养活自己的儿子,王玉龄他们家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但是大人能挨饿,孩子不行,她只能坚强起来,想办法养家糊口,撑起这个家。
王玉龄带上自己的母亲,一家人在1948年搬到了台湾。抚恤金每月都会发下来,但这笔钱只够买几十斤的大米,王玉龄一家只靠着抚恤金生活,然而这如何能养活一家三口?他们还是靠着这些钱撑了四年,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王跃林只能去寻求姨丈孙立人将军的帮忙,
不过当时孙立人的生活也很艰难,受到了政敌的打压,但是眼看着他们家男人都去世了,只留下孤儿寡母的也实在可怜,于是建议王玉龄去美国打工,并托关系为她弄了张美国的护照,儿子还很小,王玉龄也只能狠心离开儿子,拜托母亲代为照顾,一个人走上了去美国的路。
王玉龄初到美国,不会英语,也没有认识的人,只能去打零工。但是,这样的工作收入微薄,不是长久之计。要找到好工作只有获得高文凭才行,于是上进的她,决定考取美国当地的大学。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终于在1953年顺利考到纽约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经过四年刻苦的工作和学习,王玉龄顺利毕业。
毕业后王玉龄就进入罗斯福医院当会计,当一切步入正轨之后,她才把母亲和儿子从中国接到美国,时隔多年,好不容易才能够一家团圆。之后她先后换了几个单位,像朴拉沙饭店,甚至在美国航空公司也工作过,在那服务了几十年才退休。直到1997年,王玉龄的母亲思念家乡,想要在家乡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于是王玉龄就将母亲带回这个一别数十年的家乡,和母亲一起度过余生,2003年,王玉龄思及丈夫死在战场上,连遗体都无法找回,在上海建了一个衣冠冢给他,并在墓碑上刻下对丈夫思念的诗句。
2005年,赵薇本来要在剧中饰演自己,王玉龄知道后坚决反对,因为她觉得赵薇还是年轻了些,而且过于现代感,与自己年轻时相差甚远,所以最后只能更换另一位演员,王玉龄17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张灵甫,只过了两年,就成了寡妇,张灵甫离开人世几十年,王玉龄就思念他几十年,从来没有想过找另外一个男人。她从一个少女爱上了那个男人,到晚年依然对他念念不忘,于他,她忠贞不二,于爱情,她从一而终,异常艰辛的生活并没有打败王玉龄,她坚强的守住了自己的小家,并且不断追求上进,不断学习,展现的时代女强人的形象,让人敬佩不已。独自将儿子抚养成人,可能是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母亲也是个痴情而坚强的女性,独立将她抚养长大,经过言传身教,王玉龄和她的母亲,都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