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的PP为什么会流血?”这位妈妈的回答,堪称教科书

  闺蜜说,最近被3岁儿子的一个问题难倒了。

  老公切好了冰镇西瓜让她吃,她说了一句“我大姨妈来了,不吃了”。

  儿子立即就问她:“妈妈,什么是大姨妈呀?”

  一时间,她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赶紧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其实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个问题,有的孩子甚至问得更直接:

  “妈妈,你屁股为什么会流血?”

  这个时候,妈妈可能会觉得羞于启齿,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就选择藏着掖着。

  但其实,避而不谈,只会让孩子更加好奇;

  正面做出回应,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怎么和孩子谈论“月经”这件事。

  月经,在很多女性的观念里,似乎是一件羞涩难当的事情。

  “月经”俩字,也好像难以启齿。

  于是,它有了很多代号,比如:

  大姨妈、生理期、那个、面包、倒霉了、身上来了等。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好奇追问时,很多妈妈也会避而不谈,回答得五花八门。

  有的妈妈会哄骗孩子:

  我放屁太响把屁股崩烂了……

  咱就说,你就不怕孩子把这个当笑话讲给老师同学听吗?

  有的妈妈会吓唬孩子:

  因为妈妈不好好吃菜菜,拉便便困难,用力过头流血了,要用大号创可贴包起来。

  万一哪天孩子真把卫生巾当创可贴用了怎么办?

  有的妈妈会直接驳回孩子:

  小孩子不该问的不要问!

  一句话扼杀了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

  甚至有的妈妈会大声训斥孩子:

  都是让你给气的!

  殊不知,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

  一位网友说,小时候她在厕所的垃圾桶内,看到带血的卫生纸,以为妈妈生了什么病。

  她赶紧去问妈妈为什么流了那么多血,没想到妈妈没好气地说了句:

  “还不都是因为你,整天就知道气我!”

  她觉得非常委屈、害怕,还很自责。

  每天都小心翼翼,变得异常地乖巧、顺从,生怕妈妈因为生她的气而死掉。

  那段惶恐不安的日子,成为了她心底永远的伤。

  后来到了青春期,面临第一次月经初潮时,她害怕极了,但也不敢跟妈妈说。

  哪怕被好友普及了月经知识,她内心依然充满羞涩和惶恐。

  回到家,妈妈看到她藏在书包里的卫生巾,问她:

  “是不是身上来了?”

  她点点头,羞愧地不敢抬头,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大事。

  月经,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却变成了不能被言说的“禁忌”。

  孩子对性知识、性教育的缺乏,很可能会导致她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也无法保护自己。

  在一些国家,对女性来月经这事儿更是讳莫如深,甚至是充满敌意和鄙视。

  比如印度,以月经为耻,认为经期妇女是肮脏的。

  如果有人碰到她们,要立刻洗澡,否则就会变得“不洁”。

  经期妇女还会被禁止参加社交和宗教活动,连厨房都不能进。

  她们有的还会被关进“经期小屋”,在偏僻、简陋的茅草屋中,度过经期。

  记录片《月事革命》里,一位印度女孩说:

  “如果你流血,就是不洁;如果你不流血,就是不道德。”

  但其实,月经是代表女性身体发育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也是女性孕育生命的象征。

  月经期间的生理性出血,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何来羞耻一说?

  真正令人感到羞耻的,是社会或者部分男性对女性的不尊重。

  一位网友曾讲过初中女同学被“月经羞辱”的事情,男同学把她的卫生巾摊在桌子上,围着取笑她:“那是什么呀”。

  他们还给这个女孩取了一个绰号——大姨妈,就这样叫了她三年。

  整整三年,青春期本就敏感的女孩,背负了多么大的羞耻感,承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和无助。

  孩子的性教育,真的要从小抓起,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

  是女孩,我们要教会她,自我保护和被异性尊重。

  是男孩,我们要教会他,自我保护和尊重女孩。

  回到刚开始那个问题,当孩子问你:

  “妈妈,你的屁股为什么会流血?”

  我们该如何回答呢?

  网上一位妈妈教科书式的回答,值得收藏。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小房子叫子宫,是用来怀小宝宝的,那是你出生之前在妈妈肚里住过的地方,但是你出生之后,这个小房子就没有人住了。

  为了保持清洁,它每个月都会自己打扫一次,就是用血把子宫里不需要的东西给送出来。”

  面对孩子的好奇和提问,这位妈妈没有选择逃避或欺骗,而是用委婉、通俗的表达方式,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如果你家孩子已经有八九岁,或者拥有了一定的性教育基础,我们可以进行相对更专业一些的解释。

  比如:

  妈妈的肚子里有两个房间,一个叫卵巢,一个叫子宫,她们之间有一条叫“输卵管”的走廊。

  有一天,住在卵巢里的卵子小朋友想去子宫家里玩,子宫一看家里要来小朋友了,赶紧铺上厚实的地毯吧,这就是变厚的子宫内膜。

  可是呢,小卵子在路过“输卵管”的走廊时,贪玩起来,并没有去子宫家。

  子宫等不到小卵子,就把地毯给撤了,也就是子宫内膜脱落了。

  脱落的子宫内膜,会排出妈妈体外,这就是月经。

  小卵子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所以每个月妈妈都会来一次月经。

  如果孩子还是不太明白,可以跟她一起看这个超萌的月经解说动画片。

  画风可爱,解释得通俗易懂:

  想起“洪荒少女”傅园慧,在参加完2016里约奥运会女子4x100米混合泳决赛结束后,表情痛苦地蹲在地上。

  记者问她怎么了,她坦然道:

  “昨天来例假了,还是会有点乏力,感觉特别累,但是这也不是理由,还是我没游好。”

  在镜头面前,打破世俗“禁忌”,如此自然地谈论自己的生理周期,一下子引爆了世界各大媒体。

  《纽约时报》、BBC、赫芬顿邮报等都称赞傅园慧能公开谈论女性的月经,勇气可嘉。

  在傅园慧眼里,来例假并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它只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事实上,也本该如此。

  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赋予孩子坦然看待月经这件事的勇气。

  家有男孩,请告诉他,这是女孩长大的正常生理现象,请尊重和爱护她们;

  家有女孩,请告诉她,这是每个女孩都会经历的事情,没什么好害羞的。

  如果你发现女儿来了月经初潮,请大方告诉她:“恭喜你长大了!”

  让孩子明白,这不是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

  然后教会孩子在经期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真心希望“月经”这个词儿不再是一种禁忌和羞耻,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正确对待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