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政策“组合拳”助毕业生就业创业
阅读提示
6至7月是教育部“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也是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阶段。
据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河北高校毕业生有55万人,数量再创新高。
为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自主创业的可获担保贷款及贴息;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激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扩大就业服务覆盖范围,帮助供需两端精准对接……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河北各地各部门在开拓渠道、就业服务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3年张家口市毕业生市场暨全市人才交流大会在河北北方学院举办。(资料片)河北日报通讯员武殿森摄
多种补贴让毕业生得实惠
这几天,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王庆昌,正在家中自学了解国内光伏行业的最新信息和前沿技术。7月15日,他将正式入职天津一家光伏企业。
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王庆昌对自己找到的这份工作比较满意。“一上大四就开始考虑找工作的事了,虽然有过压力,但整体比较顺利。特别是我通过学校申请到了一笔2000元的求职补贴,解决了我求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王庆昌说。
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河北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毕业生直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
强化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河北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每人2000元。补贴对象包括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残疾、烈士子女以及正在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由高校向所在地设区市人社部门代为申请。
“有了这笔补贴,我求职时就少了经济上的顾虑,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岗位。”王庆昌说。
近几年,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扩展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成为大学生就业新趋势。对此,河北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领取社会保险补贴。
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最高不超过实际缴费的2/3,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毕业生可登录河北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社保缴费证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申请者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多种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河北规定,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符合条件即可享每个创业项目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此外,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初次创办小微企业,还可享最长不超过3年的租金补贴。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等,可按规定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房租物业水电费补贴。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可申请不超过1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不超过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在省级政策基础上,有的市县还对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了优惠加码。如石家庄将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提高至10000元,将创办小微企业可申请的最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至500万元。
除了资金扶持,高校毕业生还可在公共创业服务机构享受创业服务,获得咨询辅导、融资服务、政策落实等服务。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双创基地、众创空间等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同时,各地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还纷纷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石家庄对毕业2年内新到石家庄工作或自主创业的,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学士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唐山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每人提供最高达6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每月8000元生活补贴。
燕山大学通过开展访企拓岗、举办校友企业招聘会等活动,增加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 燕山大学供图
助企稳岗为扩大就业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公司有35人享受吸纳就业社保补贴、12人享受一次性拓岗补贴、20人享受以工代训补贴,除此之外,公司还享受了其他一些减负政策。”石家庄银河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勇说,公司因吸纳大学生就业,一年能领到不少的补贴资金。
银河微波是一家微波通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在筹备上市。“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高校毕业生其实也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作为中小企业,我们也要考虑人力成本。一系列稳岗补贴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负担,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对于企业稳岗引才很有帮助。”张世勇说,今年公司新招聘了13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前几年又有所增长。
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支撑,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的79.4%。
“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出更多的高质量岗位,要注重对广大经营主体扶持帮助。”专家表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稳企业、稳就业岗位是关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受到干扰,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因此,要通过落实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招聘和培养高校毕业生的意愿和动力,为扩大就业注入“源头活水”。
日前,河北出台《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十七条措施》,将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加大扩岗政策支持放在了首要位置。
河北今年继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至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1000元。
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中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企业新录用毕业学年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的,可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此外,河北还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贷款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增加信用贷等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续贷支持。加大“人社惠农贷”投放力度,为助农小微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贷款,额度可循环使用。
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正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让企业便捷享受政策红利。
唐山梳理本地带动就业能力强、涉及国计民生和生产保供的企业清单并动态更新,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建立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联动机制。承德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补快办服务,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雄安新区提出,对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强化服务保障护航毕业生充分就业
虽然已经进入暑假,燕山大学校园内的就业培训、招聘等活动却没有停。7月11至15日,学校将邀请金风科技公司在校内举办一场新能源行业人才培训活动,将有近百名学生参与。
“该公司是国内风能风电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在秦皇岛投资兴建海上风电项目,我们想借此重点对机械和电气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一次推动。”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树冬说。
“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招聘信息推送,学校每周都会组织招聘会。”说起刚刚经历的毕业求职季,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王宁对自己的老师和学校充满感谢。正是因为在今年春季参加了一次校园招聘会,王宁才得以顺利入职自己一直心仪的中铁山桥集团。
“面对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了重点领域的就业市场开发力度。”陈树冬介绍,该校积极组织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今年已派出30余个工作组,广泛联系包括校友企业在内的重点招聘单位3000余家。这个暑假,学校还将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多场毕业生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并同步举办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预计对接企业500家左右,挖掘就业岗位数千个。
高校是连接学生和就业市场的重要一环,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河北组织各高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万企进校园”活动,还启动了“百日招聘56789直播带岗”活动,尝试“直播带人”。
千方百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除了访企拓岗,河北还通过多种渠道,稳定政策性岗位规模。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今年,河北计划招募“三支一扶”志愿者1250名,计划招聘中央“特岗计划”教师3670名。目前,相关招录工作均正在进行中。
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各地充分挖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存量,统筹自然减员,加大补员力度,稳定招录、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
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河北广泛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重点开发一批科研类、技术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等青年见习岗位,2023年募集不少于5.5万个。通过“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平台”“河北省就业见习岗位专区”等线上平台,及时进行岗位推送。
让扶持政策切实惠及更多高校毕业生,各地各部门强化服务,落实落细举措,多维度全力护航毕业生就业创业。
优化求职就业手续。河北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高校毕业生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时不需提供就业报到证。
深入实施技能培训。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学年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极提供培训服务,大力开展新职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训,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
通过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河北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河北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专区等线上线下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咨询和申办就业补贴政策等公共就业服务帮助。(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
记者观察
做好“慢就业”群体帮扶引导
进入暑假,各高校学生陆续离校,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目前,学校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并未因放假停止,但工作重点与开学时又有所不同。这个阶段,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尚未落实去向的‘慢就业’毕业生。”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树冬表示。
所谓“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希望通过重新认识、调试自我后再去就业。
“今年到我校招聘的企业数量已基本恢复到疫情以前水平,但企业提供的有效岗位数量增长相对缓慢。从实际来看,当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确实面临很大压力。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元,部分学生在求职时有求稳、求好心态。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近几年‘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陈树冬说。
今年5月,智联招聘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慢就业”比例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在对“慢就业”的讨论中,有专家认为,“慢就业”并非贬义词,应理性看待“慢就业”。
大多数“慢就业”不是不就业。与以前的“毕业即就业”者相较,“慢就业”毕业生往往并非完全找不到工作,而是对工作的理性选择度更高,不愿意草率地选择一份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造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负面影响。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为了提升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增加实习和参加社会活动。不少青年人对新职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岗位比较青睐,通过“慢就业”,利用离校后的时间为自己“充电”,希望多掌握一些技术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青年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有的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是因面临困难,不得不被动处于“慢就业”的状态中继续搜寻合适的岗位。
引导“慢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避免“慢就业”演变为“懒就业”“不就业”,还需多角度发力。
河北目前已出台的一系列就业服务举措中,有的为“慢就业”群体提供就业便利。如,毕业生若离校时没有落实工作,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原户籍地,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7月至12月,河北面向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各级人社部门登记的失业青年(包括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岁失业青年),开展以“服务促就业 筑梦赢未来”为主题的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多项具体工作,力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年底前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建立实名台账,对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集中开展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困难毕业生,开发设置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等5500个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主动提供便捷服务,将专业就业服务力量下沉,统筹利用基层平台、社区网点等资源,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对就业服务的感知度。
“针对‘慢就业’现象,有关部门还应更加关注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问题。”专家表示。
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放大了就业市场需求下降的现象,造成一部分毕业生被动“慢就业”。对此,专家表示,教育部门应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多种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就业状况对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反馈联动,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契合。
对主动选择“慢就业”的毕业生,也应加强正确引导。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工作,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避免毕业后观望时间过长,及时阻断毕业生向“消极就业”“懒就业”方向变化。(文/河北日报记者常方圆)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