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丨3年加装百部电梯,临平这个老小区怎么做到的?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金春华 拜喆喆

  

  梅堰小区加装的电梯,与小区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潮新闻记者 金春华 摄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个全国性难题。7月5日,潮新闻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潮声丨半数同意,就可加装电梯?》,全网热议。报道中提到,杭州临平区临平街道的梅堰小区加装100部电梯,但所有低楼层用户没问楼上业主要一分钱补偿,更是引发各方关注。

  梅堰小区是怎么做到的? 7月12日,省建设厅在杭州临平召开全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现场推进会,来自各地的参会代表涌进梅堰小区现场观摩。3年装了百部电梯,背后有啥故事?潮新闻记者前往实地探个究竟。

  同不同意,先聊聊再说

  “我现在12秒就能下楼,以前没个三五件事堆在一起就不下。”说起加装电梯,梅堰小区70岁居民郑莉芳一肚子感慨。她家住在四楼,儿子怕她上下楼不便,一度劝她换小区;但她更怕换了后买药买菜等生活习惯要重新适应,更加不便。

  这几乎是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尤其是老人们共同的烦恼。

  据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省60周岁以上老人数量超过1200万,有大量老年人居住在不设电梯的多层住宅中。但加装电梯,谈何容易。

  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梅堰小区,不仅年份老,情况还很复杂。梅堰社区党委书记沈娟娟介绍,小区一共66幢191个楼道2463户居民,有安置房、房改房也有商品房,属性不一;一半居民属外来人口,不少还是省外来的新居民,个人认知、家庭条件千差万别;小区紧邻临平二小、临平三中,20%的居民是孩子、20%是老人,加装需求又很大……

  2019年,趁着杭州老旧小区住宅综合改造项目落地,社区想推一把加装电梯,没想到犹如“捅了马蜂窝”,不仅有低楼层居民不同意,高楼层也有不少反对的,有的甚至撂下狠话:“加装电梯?免谈!”

  怎么办?

  “同不同意,先聊聊再说。”已在临平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工作的陈敏晓,是当时的社区党委书记。现在她可以以杭州市“最美加梯人”的身份分享当年的故事。那时,10名上面下派的工作人员、10名社工、6名网格员,组成四个加梯协调组,用了一个月时间开展前期摸排。“将那些基本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的单元先整理出来,陆续做工作。”

  “三分之二”,是民法典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事项划的“表决门槛”,即在征求所在单元全体业主意见时,经本单元建筑物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浙江锦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文涛介绍,按原来的规定,加装电梯征求意见时,业主可“一票否决”,通过难度相当大。“双三分之二”原则出来后,结合实践中业主参与表决比例普遍较低等情况来看,“表决门槛”总体上适当降低了。

  “法律更像是‘兜底’保障。实际工作中,每户的意见都很重要。”沈娟娟告诉潮新闻记者,从2019年开始征求意见到2022年1月前全部完工投用,社区为加装电梯开了331次协商会,发动202名基层党员参与加梯工作,吸引居民4000余人次参与各类意见征询、协商。

  59幢2单元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原本12户都签了同意书,眼看就要装了,一楼一位居民卖了房子,新业主不同意。按民法典,此时加装也合法合规。但其他居民还是决定停下来再协调。这一协调,就是半年。

  “大家都没想到最后起作用的是一楼、五楼两位小姑娘,她们在学校是同班同学,两家人关系变得非常好,就水到渠成了。”沈娟娟说。梅堰小区100部电梯,几乎有一半是因居民间相互理解而推动的。

  像郑莉芳这样、各单元的“加梯牵头人”,作用尤为重要。

  她家所在单元,一开始一、三、五楼都有居民不同意见,有怕影响采光,有觉得没必要,也有觉得费用分摊不合理……郑莉芳挨个做工作。三楼卢女士孩子才6岁,平时母亲工作忙照顾不暇,郑莉芳就放学了去帮忙接,孩子饿了给买吃的;一楼居民的母亲有一次在小区内受伤倒地,是郑莉芳第一时间跑到现场、打了120……

  沈娟娟说,这些还不是郑莉芳为了装电梯特意为之,是她一直以来就这么热心肠。最后,邻居们将心比心,考虑她年纪大了行走不便,都同意安装。

  

  梅堰一加装电梯内,有孩子特意给电梯贴了贴纸。潮新闻记者 金春华 摄

  出不出钱,有事好商量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要算一本很复杂的账。

  “真的谢谢社区干部提前谋划,减轻了我们很大资金负担。”有居民说。一台六层高的电梯加装总费用约五六十万元。通过与杭州老旧小区住宅综合改造等项目相结合,每台电梯居民方承担三分之一。

  “老旧小区很多群众收入并不高,经济负担比较重,资金补助很关键。”浙江震天律师事务所律师钱航评价。

  还是以郑莉芳所在单元为例,5层楼高的电梯,最后五楼两户各出3.5万、她所在四楼各出2.331万元、三楼是1.169万,一楼二楼不用负担。这个比例基本各单元自己协商。总体而言,楼层越高出的越多。

  但在偌大的梅堰小区,出不出钱、怎么出,也引发很多故事。

  居民同意加装但“不出钱也不用”的,有十来台。其他居民也表示了理解。“确实有居民家里困难,也有觉得自己走路挺好、用不上。邻居们就商量说,那先其他人承担,电梯先装起来。”沈娟娟说。

  有个意想不到的转折故事。有一家三楼居民一开始不想用电梯。但没想到电梯装好没多久,家庭成员有人中风了,走路不便,亟需用电梯。社区干部知道了,帮助协调。邻居们也没二话,让这家补了该承担的“份子”,一起用电梯。

  老旧小区建筑空间狭促,有的楼幢没地方安装,不少居民发扬起“风格”。

  看到装电梯没有场地,居民俞明康带头拆掉了自己的自行车停车位。整幢居民也跟着拆出了二三十个平方米空间。对居民很多进出靠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老小区而言,已是很大一块场地。62岁的党员俞建明看到邻居没有自行车位,主动让出。13号楼甚至有居民让出了私家车的停车位。老人很大方地说,“反正我儿子不常来停的,你们用吧。”

  尽管梅堰小区可能算不上“寸土寸金”,但对城市居民而言,每寸空间让渡背后的利益并不小。

  梅堰小区还有一个故事:居民把自家阳台拿出来“共享”。

  原来,这里有几个单元6楼的业主家都有阁楼,阁楼外是天台。天台的钥匙在601和602业主手上。加装电梯前,6楼业主动提出,一、二楼邻居平时晾晒衣服不容易,以后欢迎上来晾晒。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整个单元还立下包括共享方式方法在内的“楼道公约”。这样一来,低楼层业主使用电梯的频率增加了,获得感也上来了。

  

  电梯停在两层楼中间,一楼居民也用得上。潮新闻记者 金春华 摄

  “很多居民怕加装电梯是在做‘减法’,会让自己房产贬值。我们就尽量做‘加法’。”沈娟娟说,有几个单元一楼一开始怎么都不同意,协调小组现场去了好几次,最后发现电梯停靠的层高正好在楼房两层之间,那意味着原来一楼居民回家要往上爬13档楼梯(底楼架空),现在可以往下走,且只要走9档,居民一想以后搬东西更方便了,也就同意了。

  “梅堰小区的做法具备复制推广的可能性。”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浙江自2015年开始探索加梯工作,目前政府部门层面的流程已非常顺畅。推进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群众是否重视和理解。梅堰小区的成功,正是社区工作者事无巨细协调底层用户需求,与住户们协力配合的成果。

  

  梅堰小区加装电梯一景。图自杭州市房管局网站

  加不加装,变化真很大

  开车自北向南从临平区红丰南路而行,远远就能看到一排排浅色的楼房,那里就是梅堰小区,一部部与外墙颜色相一致的电梯,用网络流行语说,“毫无违和感”。

  今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纳入了浙江省现代社区建设“十件惠民好事”和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要内容。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多。据悉,截至6月底,浙江全省已完成加装电梯总量突破8000台,其中杭州总量突破5000台,绍兴总量突破900台,温州总量突破700台。

  据悉,今年浙江加梯目标为1500台。楼道是否有电梯、居住功能是否完善、居民协商是否和睦融洽、加梯后的小区环境能否和谐统一等,已成为浙江各地衡量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的重要标准。

  “我们把加装电梯变成了改善邻里关系的‘幸福梯’。”沈娟娟总结了一个“五梯工作法”,比如由党员较多的单元带头安装“示范梯”;制定楼道公约,加强社区环境共建“文明梯”;住在六楼的一些住户主动开放顶楼花园,供低楼层用户晾晒衣被等使用,形成“共享梯”等。

  无独有偶。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总结出了一个类似的“四人加梯办”原则。和睦街道党工委书记饶文玖介绍,各社区聘请两名退休老党员、两名群众,组成“加装电梯”办公室,1人负责电梯体验,把有疑虑的群众带到装好的楼栋现场感受;1人负责政策解读;1人负责当“老娘舅”;1人负责工程监督,“这极大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

  老旧小区因为加装电梯,发生蜕变。

  加装过程中,很多小区经常遇到地下管线调整问题,这本来是很麻烦的事情。但沈娟娟他们想得更远,连同地上地下,把一楼二楼有些老旧的管道趁机给换了。有的单元周边本来垃圾很多、草坪乱七八糟的,也收拾了一番,将楼道周边环境维护连同电梯维护写入楼道公约……原本破旧的小区干净整洁不少。有居民悄悄告诉记者,房价涨了。

  还是在梅堰小区的13号小区,加装之前,问题“一箩筐”:车位不能占用,又要保持绿化面积,更不能影响消防安全……社区干部拿着皮尺,一块一块量,一个个摆方案,最后通过对原来老旧的花坛的整治,“螺蛳壳里做道场”,没想到在满足各项条件前提下,装好后还多出来10个小汽车停车位。小区空间,经过精细化整治得以更大的利用。

  “邻里关系,亲戚关系都好很多了。”郑莉芳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上下楼居民爬楼梯也很少交流,现在几乎每天下午三点雷打不动约在连廊上聊聊天;远在上海的亲戚听说上楼方便了,已经约了好几次要多来走走。

  小小电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更是生活品质提升的“一大步”。梅堰小区的故事,会为更多后来人带来启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