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偏见该休矣丨九派时评

  原标题:专硕偏见该休矣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秦川

  “学术型硕士招生,在多所高校数个专业陆续按下停止键。”据报道,日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公告,从2024级开始,不再招收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西南大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也在近期官宣,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硕收紧,专硕扩招”并非新闻。在有的高校,学硕严重萎缩,不仅招生少,连一些专业的学硕都已停招。一边是沧桑,另一边是风光——专硕势头迅猛,在比拼中已压过学硕的风头。据统计,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换言之,专硕招生人数连年上涨,优势日显。

  一定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招录取向。今年3月23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发展过程当中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占比,为国家培养实践型、应用型高端人才。而早在2020年,教育部就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这意味着学硕还将继续被压缩,专硕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硕越招越少,专硕越招越多,由此也给学生报考提出了现实命题:该报哪一个?据光明日报报道,一名来自江西的准考生很纠结:“我来自一所普通二本,专业是生物科学师范类,想报考生物方面的研究生,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呢?报‘双非’一本还是冲‘211’呢?”

  是报学硕还是专硕?得先问自己以后想干什么。如果想继续搞科研,那就报学硕;如果硕士毕业后想赶快就业,那就报专硕。正如业内人士所称:“要看到自己的所长,如果确实喜欢做研究性、创新性工作,愿意和实验室、文献资料打交道,可以选择学硕道路;如果更愿意从事专业岗位的实践工作,为人处世能力强,则可选择专硕。具体因人而异,没有最好的答案,只有‘适合的’选择。”

  不可否认,当前考研热中,很多人存在盲目跟风心理,看到好友考研,自己也要考研。如果找不准人生定位,只是为了凑热闹,无论学硕还是专硕都不宜报考。

  很多人都知道,此前,读研究生也是有鄙视链的。比如,读学硕的看不起读专硕的,总以为专硕研究生含金量不高,录取分数线低,而学费高,且大都只需读两年,以及有的高校不提供住宿,不给专硕同等待遇。

  这种偏见该休矣。切勿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专硕,更不能认为读专硕就是入坑。国家重视专硕,原因很直接,全社会需要紧缺型、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实体经济,行业所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必然会增加,专硕的就业前景持续向好。”在这种背景中,专硕吃香便是应有之义。

  国家压缩学硕规模,并非不重视研究型人才,而是有所侧重。多年来,国家在研究型人才培养上花了较大力气,这种人才储备已经足够充分,因此,适当向适用型人才培养上倾斜,是有道理的。

  有专家指出:“创新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我们既需要原始的理论创新,也需要发现并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专硕的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社会需求大,自然会出现专硕‘报考热’。”经了解可知,很多人考研并不是对科研有兴趣,而是希望硕士毕业后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也就是说,是奔着就业去的。专硕招生人数越来越多,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实属正常。

  一言以蔽之,应抱持更开放的眼光看待专硕,应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专硕扩招的时代意义,不能再歧视专硕。

  当然,考研不易。此前有数据显示,2023考研人数为457万,创下历史新高,全国各高校研究生招生总人数预计为120万左右,落榜的人数将超过300万。换言之,竞争激烈,上岸的人占比不高。无论考上专硕还是考上学硕,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一朝成功上岸,就要不负韶光,读出个名堂,不枉备考时的披星戴月。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评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