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扶”得其所 事半功倍 ——推进以创新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业就业系列评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朱永华

  近日,省委主要领导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考察调研,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实现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肩负强国重任。在提振经济、迎接挑战的当下,我们更期望快出成果,出大成果。一项优秀的成果,尤其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创新成果,需要精准发力,帮到点子上,扶在要紧处。“扶”得其所,事半功倍。

  紧跟政策导向,着力“关键”“核心”。当务之急,要选准那些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在产业链中可能占据“关键”“核心”位置,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项目。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时强调的“经世致用”,其意即在于此。同样,中南大学新近成立的“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就是很好的呼应。据介绍,中心负责人邹应萍老师团队研发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2019年以来6次打破这一领域世界纪录。基于邹应萍老师团队研发的材料,师生进行合理的器件优化,将其光电转换验证效率再次提升。该团队有望年底将该类型材料实现产业化。

  关注项目成长,重在“雪中送炭”。科技创新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事业。一些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在成长初期,往往因为籍籍无名、“人微言轻”,有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关注支持。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曾经坦言:当我20多岁处于创造高峰的时候,少有人问津;而当我“功成名就”的时候,创造力可以说已经衰竭,而各种优待、头衔反而接踵而来。邹应萍老师的经历则正向进行了验证:正因为在关键的时候得到了合适的帮助,她才逐渐积累了今天的成就。

  扶助科技创新,必须投入公共资源,而公共资源也是宝贵而稀缺的。《湖南省推进以创新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业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财政资金的主投方向,强调要积极支持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中试基地建设。有关部门要把政策精神领会好,在扶持高校师生科技创新上,“扶”得其所,使功效最大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