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霸“土猪拱白菜”背后的几个教育问题

01

衡中高三学生张锡峰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的演讲火了,火得一塌糊涂,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

个人觉得,原因有三点:

一是张锡峰个人表现的优秀;

二是衡中自身名气和话题性的加成;

三是张锡峰演讲中的那句话:“……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虽然张锡峰有言在先,这是在和同学们“开玩笑”,但“白菜让猪拱了”是和“鲜花插在牛粪上”具有相同含义的话,用在这里并不太合适。

虽然,张锡峰并非是用来形容男女间的关系,但也让人感觉有些突兀和怪异。

在网上,很多人都把这句话拿出来说事。

笔者特意看了一遍张锡峰完整的演讲,希望更全面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02

如果暂时抛开“猪拱白菜”这个比喻,其实从张锡峰的演讲当中,反映出了几个非常现实的教育问题。

第一个是城乡教育的差距。

张锡峰在演讲中说,自己由农村到城市上学的契机,是乡下教育资源的匮乏。

“两间屋子,三个年级”,“老师向学生请教单词的发音”,因为英语老师居然是语文老师客串,可能上午听过几遍录音下午就来上课。

微信搜索关注:爱知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学经验和学习教育相关的内容!

当然,平时的生活是快乐而单纯的,“白天和小伙伴一起奔跑,一起爬树,一起在麦地里打滚,傍晚在自家门口搬着小凳子吹着凉风,摇着蒲扇……”

在农村,没有补课,没有兴趣班,没有军事化管理,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其实我们都想得到。

张锡峰的选择是进城,是上著名的衡中,但更多的孩子,并没有张锡峰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他们的教育之路何解?他们的未来在哪儿?

不知道谁能够回答。

03

第二个是张锡峰那个“灵魂之问”。

在“猪拱白菜”的比喻之后,张锡峰慷慨激昂地来了一段“灵魂之问”:

“……我们为此沉迷,为此消瘦,这种感觉让我们疯狂。反观,那些无故诋毁我们的人,你见过衡中高三凌晨五点半时的样子吗?你以为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奔向操场,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是为了什么?是假装吗?是作秀吗?我们是为了改变命运啊!衡中的考生,河北省的考生,他们都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的身上都肩负着整个家族几个世代的期望,他们不是高考机器,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想要让他爱的人都能更精彩地活下去,活着。他们有什么错?他们,就是你啊!”

作为衡中的学子,张锡峰当然是在为衡中正名。

但他说的也是实情,不仅是衡中的学生,我们世世代代的国人都是这个样子。

越是身处底层,越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下一代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说过,这正是教育的作用,它把人群里那些最努力、最聪明、最勤奋的人筛选出来,然后让他们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

这样的初衷,没有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

04

第三个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失败。

在演讲中,张锡峰说道:“我知道有一种落差叫没能达到自己最初的期望,还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

然后话锋一转:“就我而言,我承受不了这样的落差。”

说实话,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听到这里时,心里猛地一颤。

我知道,衡中学生的期望一般都比较高,很多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把目标定在清北。

相信作为衡中的学星,张锡峰大概率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任何事情都有意外,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失误,万一没有实现呢?

我希望他能够承受,而不是现在这个答案。

年轻人不仅能够享受成功,也要学会接受失败。

因为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路上的常态。

即使是最出色的运动员,也不会每一次比赛都获得胜利。

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最强大的拳击手,也有被人击中要害而轰然倒下的那一刻。

他们此时要做的,是坦然接受现实,继续迎接下面的挑战。

对于衡中这样学校的学生而言,大家三年都很辛苦,也难免有人会发挥失常,难以如愿。

但只要奋斗的过程无悔,即使最后达不到最初的期望,也不算辜负曾经受过的苦难。

05

第四个是不要把高考当成终点。

在演讲的最后,张锡峰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了高考结束那一刻的美好:

“我还是愿意幻想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最后一科收卷铃声响起,我放下笔,侧过身,倚在墙上,转头看向窗外明媚的阳光和操场,那浮动着的金色告诉我,一切都结束了。有人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对我笑着说,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

微信搜索关注:爱知教学园地”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教学经验和学习教育相关的内容!

想的很唯美,但事实不会是那样。

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没有人能单独和你说话,监考老师会机械地按照既定的程序,发布口令,回收试卷。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考场,见到父母,你会说不清是轻松还是沉重,因为,很可能一时转换不过来身份。

更重要的是,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近的来说,如果考试成绩优异,很快会面临选清华还是选北大的困扰,如果成绩差一点,要在许多个学校和专业中挑出自己的志愿。

而上大学之后,张锡峰演讲中描述的那些城乡差异,家庭差异照样存在,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弥补。

我们的前十八年,一切都为了高考。

但高考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又站到了人生的另一条起跑线上。

我们的一生,都在路上。

加油!张锡峰!

加油!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