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哲著《物演通论注释》第十一章 存在效价的五种分布可能

  第十一章 存在效价的五种分布可能

  考察存在度在自然存在系统中的分布,不外有如下五种可能:A.紊乱分布。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杂乱无序。这种情形多见于在不同物体之间随机散漫地进行比较,而一概无视观察对象之间的可能相关联系。此属俗常意识状态,与研究无涉,故而不在讨论之列。

  注释:存在效价的五种分布:

  1.紊乱分布;即没有所谓的演化方向之说,甚至可以说不以“演化”作为基本观念,或者也可以说演化方向是混乱随机或无方向的。抽象存在的总存在效价是随意分布在不同的世界万物之上的,在横向很小时间空间的尺度去看待万物的生发根源及整体时效,也就是横向的看到具体的世界万物时,那么存在度就可能呈现为圆周率的紊乱分布,所以就会感觉世间万物的稳定性各不相同,表达为不同存在物稳定性杂乱无序,那么在这样的分布情况下,人类就根本无法找到自身的源头,也无法找准自身在自然界位置以及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横向观念下,有些原始粒子存在百分之一秒就消失、鸣蝉数月而毙、乌龟寿命几十年至上百年,这种繁杂无序是找不到任何联系的,可能只有通过神或上帝才能对这种分布进行探讨,所以这种分布方式几无方式,所以不做讨论。

  B.均等分布。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基本划一。这种情形多见于共时性的同类群体之内,呈现为标准差较小的正态分布。此点明确,毋庸探讨。

  注释:2、均等分布。同样是没有演化方向之说,就是认为所有存在者的分有的总体存在效价是相对的,稳定性基本划一的。但如果存在效价是相同,那么为什么会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生存时效和稳定之分、质量大小和体积之分?所以这种均等分布方式是无论如何解释不了不同物类的稳定性、时效性或存在效力的差别的,更无法解释万物为何有种种区别。而且因为都是存在效价的平等分布,也就更无法解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等演进过程,可能最多对同一物类的讨论有一定的效用,而对整个宏观存在而言是没有任何的效用的。

  C.波动分布。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状态。一般来说,任何存在物的存在力度或生存力度似乎都在一条先升后降的抛物曲线上波荡,因而没有可比较性。它仅仅表明,任何存在形态的存在度都是有限的。(严格说来,它其实只是后述之属性代偿的晚近现象形态,而并不代表存在度本身的动势。参阅第二十三章。)

  注释:3.波动分布;波动分布可以说是基于辨证逻辑演动下的周期性分布方式,其实是将个体的生灭变换移植到了整个存在范畴。而事实上,在大尺度上所有相对存在中的万物都存在都是有限的,物类自身会在不同阶段内循环重复,这种物类有限程度内的波动就可以理解为成住坏空或生老病死的波动分布。也就是在横向物类的小尺度上则表达为高等生物的出生、成长、衰老的生灭过程,该物种个体周而复始,可能说一段时间灭绝了,一段时间又重生了,但这仅仅表现在横向生命现象层面的属性表达,仅仅只是横向单个个体小时间尺度的表象,而不是存在度的表达。但实际上,无论是大尺度、小尺度,波动的含义归根到底只是后衍存在者波动状态的现象表达,而非存在整体存在度的本质表达。

  比如,存在物属性越少代偿就越低,越是稳定,如无机物几乎无波动,基本粒子处于衍存最前端,更没有所谓的失稳定波动,而是直接转化为其他的粒子,但是存在属性越多代偿就越高,存在就越不稳定,就会呈现为抛物线式的飘摇波荡的现象形态。

  所以,波动本质只不过是弱化物质保持自身处于阈存在的一种特定动荡的存在方式。比如心理上表达为心理波动,是为了存在者适宜对应的环境,且波动幅度也被其特定存在度规定;在生死上,表达为结构波动,因此其波动是有回归线的,但波动所表达的只是一种普遍失稳的现象存态,不表达存在的本质,因为存在度一路衰减,波动只是横向的波动。

  D.趋升分布。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在其发生序列上呈递增趋势。譬如达尔文局限于生物系统内观察各物种之间的变异衍生关系所提出的“生物进化论”观点,在其“适者生存”的理念中含蓄着物种存在度或生存度愈来愈强化的倾向。

  注释:4.趋升分布;也就是说,总体存在效价在越是后衍有限存在的存在上就分布得越多。由此尽管能解释从单细胞到人类为何能力越来越强、属性越来越复杂等,但是在这样的分布下,我们却无法理解为什么越是后衍的高等动物越是动荡、生存效力越低、生存时效越长,所以总效价的分布不可能是越后衍的存在分布的越多。

  而最能清楚表达的以往科学信息量下的世界表象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这个理念蕴含着存在度越来越强化的倾向,于是导致人类普遍觉得物种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进化过程中,更具生存优势。这着重表达在文明化进程的主流文化中,导致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人类越是进步,文明越发展,能力越强,技术越先进,人类的生存状态就会越好,生存更有优势。于是,在这种观念下,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界的最高端,而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信息增加,越来越多的现象足以说明越后衍的生物灭绝的越快,特别是高等动物,所以所谓的趋升其实是代偿属性的表达,背后的存在度递弱被普遍察觉。

  E.趋降分布。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在其发生序列上呈递减趋势。亦即物存形态的演运过程同时就是一个各级衍存者的存在度逐步递减或趋于弱化的过程。这种情形会不会成立?甚至会不会是自然总体存在效价最本质的分布形态?(1)

  注释:5.趋降分布;所谓趋降分布就是越后衍的存在分有的总体存在效价就越少,就需要更繁复的属性来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于是就呈现为一个存在度递弱、代偿度增强的自然演化过程,从而正好符合当代科学信息量的宇宙万物分布。

  要知道,达尔文的理论无法解释随机变异总体定向进化,也不能解释物种演化的内在动因,更不能解释越是高等的动物灭绝越快,所以本书假设存在度是趋降的,并且随后给予证明。

  为此必须追溯到幽远的宇宙源头及其衍存流程中去。(2)

  注释:如果要证明这样的递弱存在效价分布趋势就必须依靠当代科学信息量下的证明,也就是要追溯现代宇宙学的衍存流程之中。因为人类的任何信息的获取是为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于是规定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和一般观照方式,而我们唯有全面考察整个自然演化从奇点到人类的所有流程,追溯到宇宙源头,我们的视野才会放得更大,我们才能看清楚人类的存在位置以及未来。所以就需要我们站在现代信息量的自然图景上,全面考察整个自然演化从源头到当下的所有演化流程,由此为存在效价的递降分布进行证明。

  注意:关于人类的来源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创造,一种是自然发生,本文仅谈及的是自然发生这个方向,即随机无定向、轮回周期、单向增强、单向递弱四类;而被创造一般就是所谓的上帝、神或者高阶文明,其创造的对象要么是强弱不等,要么是强弱均衡,但问题是谁创造了上帝、神或者高阶文明,这种理论蕴含着一个无线追究的前提思绪,所以没有任何探讨的价值,就像无限追问那个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粒子一般。

  

  本文节选自桡哲著《物演通论注释》第十一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