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来了(例:上外翻译学专业博士生招生简章)

  翻译学博士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训练,博士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知识,通晓翻译学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能从事翻译学学科高层次理论研究和教学,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成为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遵守学术规范的翻译研究和教学人才。

  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推出,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接轨“专硕热”,专博培养步入快车道。以下是《文汇报》的报道:

  在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预计2025年将扩大到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的“主流”。与之对接,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将步入快车道。在日前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年会上,有高教界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的授予人数或将超过学术学位。

  和传统印象中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不同,鼓励专博发展意味着什么?会给高校带来哪些影响?对有志于深造的学生来说,如何“精选”未来发展赛道?

  从13到36,新版目录“扩容”带来直接利好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之一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在校生规模达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近一倍,其中,博士研究生已达50.9万人。

  关于专博发展的“提速”,这一组数据是有力佐证:2009年,我国专博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如今,专博的比例已占博士招生总数的14.4%。

  今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目录”)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不少高教界人士很快发现,“新政”的落地,给专博发展带来直接利好。此前,专业学位类别目录仅作为学科目录附表的方式呈现。而在新版目录中,则按门类将一级学科目录和专业学位类别目录“并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原版目录中,47个专业学位类别中,只有13个可以培养博士,而如今,已有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

  有专家从用人需求层面分析:社会对学术学位博士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如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是学博最主要的需求来源。相比之下,更多行业产业呼唤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当前,伴随着学科交叉加速,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更多的新问题有待在应用需求中寻求答案,因此对专博人才的培养亟需受到重视。

  以翻译人才为例。据最新统计,我国翻译人才总规模已达538万人,但来自企业端的反馈显示,实践中能够承担重大翻译任务的高端人才短缺情况依然严峻,翻译专业毕业生尚需在岗位上培训多年才能挑起重担。

  实际上,在其它国家,专博人才的培养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美国一年约授予18万个博士学位,其中超半数为专业学位。

  产教融合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机遇与挑战并存

  未来报考博士的考生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到底是考学博,还是专博?从专业学位教育的角度看,这两者究竟有何不同?对此,有专家打了一个生动比方:在培养目标上,学博更强调“顶天”,指向理论研究;专博更着眼于“立地”,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作了进一步解释:“理论研究,注重的是对科学的自由探究和兴趣,而非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而专业博士则将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旨在为社会输送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实际上,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过去基本走的是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路子。但随着专博发展提速,部分率先“试水”的高校预感到,和机遇一起到来的是全新的挑战。专博与学博培养不同,不论是课程设置、教材编撰、毕业要求还是师资组配方面,均需重新调整。一位高校学者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特别是在科研与实践平台的建设,要培养专博,仅靠高校自身恐无法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

  仍以翻译为例。在新版目录发布后,翻译专业不再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附录,而是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并列成为文学门类下的专业学位类别之一。记者了解到,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将于2023年正式推出,目前正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抓紧研制申办资格、培养方案、师资要求、课程设置、招生计划、录取标准、毕业要求等。

  “对专博人才培养的理念,也须与时俱进。”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建议,为打造一支满足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高校要破除以论文发表评价教师的做法,可探索将教学案例编写、行业服务和业界影响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教师考核评聘体系,引导教师向专业化、实践型发展。此外,他还提出,可引入行业业务骨干作为专博导师,和高校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培养学生,由用人单位参与定制人才培养计划等。

  那么问题是,如果你硕士毕业,会去读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吗?欢迎留言讨论。

  附: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专业博士生招生简章:

  翻译学博士培养目标:通过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训练,博士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知识,通晓翻译学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能从事翻译学学科高层次理论研究和教学,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成为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遵守学术规范的翻译研究和教学人才。

  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

  1)中外翻译史和译学理论

  2)汉外(根据考生的第一外语确定)互译

  3) 二外(俄、法、德、日任选一门)

  4) 口试(内容以中外译学理论和未来博士论文计划为主);

  参考书目:

  口译研究方向参考书目:塞莱斯科维奇等著,闫素伟等译,《口译教学指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Roderick Jones,《会议口译解析(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Nolan,James,《口译:技巧与操练(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东方翻译》,东方翻译杂志社

  笔译研究方向参考书目:刘和平等译,《笔译训练指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Alcaraz,Enrique & Hughes,Brian,《法律翻译解析(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Mayoral Asensio,Roberto,《公文翻译(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东方翻译》,东方翻译杂志社

  译学理论方向参考书目:谢天振,《译介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谢天振等,《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谢天振等著,《中西翻译简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许钧、穆雷(主编),《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杰里米·芒迪(李德凤等译),《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07

  《东方翻译》,东方翻译杂志社

  今年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将推出,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接轨“专硕热”,专博培养步入快车道。以下是《文汇报》的报道:

  在我国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已超60%,预计2025年将扩大到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的“主流”。与之对接,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将步入快车道。在日前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2年年会上,有高教界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博士专业学位的授予人数或将超过学术学位。

  和传统印象中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不同,鼓励专博发展意味着什么?会给高校带来哪些影响?对有志于深造的学生来说,如何“精选”未来发展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