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00多公里!广东老师给林芝学生“开小灶”

  “补习了一学期后,学生终于从听不懂到能自己背诗还能动笔写了!”8月14日是林芝市第二小学开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钟咏清已经在做本学期的“开小灶”计划了。上个学期,经过给班上语文基础差的藏族学生课后“开小灶”补习,班上的最低分提升了将近一倍。

  去年6月,来自佛山禅城的钟咏清作为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组团式”教育援藏干部人才的一员,来到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开启援藏之旅。林芝地处西藏东南部,被评定为全自治区唯一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林芝有比较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拉萨、山南、昌都甚至更远的阿里等地都有孩子过来上学,大家中文水平参差不齐。”钟咏清告诉记者,所以她才决定给基础不好的学生“开小灶”补习。

  一笔一画补基础

  “一般是中午吃饭后,或者下午放学后,把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从读写方面给他们听写帮教。”钟咏清告诉记者,“这学期带六年级,小升初比较忙,但还是希望能继续给同学补课。经过一个学期补习,原本有15个同学,现在已经少了好几个。”

  “来这边上课真的急不得。”同样是语文老师的殷俊芬遇到了和钟咏清一样的问题。

  殷俊芬也是去年6月来到林芝市第一中学援教,现在在林芝市第一中学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同时担任高二4班藏理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我们很多孩子来自很远的地方,坐完火车坐汽车,坐完汽车可能还要骑马、徒步才能回家一趟,去年疫情停课在家,好多孩子都联系不上,因为去放牧了。”殷俊芬说。

  学生们的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往往较薄弱。“所以在教学目标上不能一味拔高,而是首先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汉语表达的思维,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来到林芝正式上课的第一个学期,殷俊芬给班上40多个同学“开小灶”,自掏腰包给同学买了硬笔字帖。殷俊芬告诉记者,“有的孩子写汉字跟画图一样,所以我上学期专门给他们买了硬笔字帖,也专门花时间讲硬笔书法书写,讲解字的演变,他们一笔一画都学得特别认真。”

  “要把汉字写好看挺不容易的,但是老师会一直鼓励我们,我就有动力去写了。”殷俊芬班上的藏族学生央青卓嘎告诉记者,等楷书练习好了,她还想学习很帅气、很飘逸的行书和草书。

  一边是高二面临的升学压力,另一边是写好一笔一画的慢功夫,殷俊芬也有过纠结,“要真正学好汉语,写好汉字是必须的,虽然慢但不代表不好,先把基础打好,其实和考试也不冲突的。”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殷俊芬打算在自己班上尝试硬笔字帖书法教学后,根据各班情况逐步将这块内容推广至整个年级甚至全校。

  除了在学习上“开小灶”,殷俊芬还给同学们在生活上“开小灶”。“许多同学家离得很远,只能以校为家,周末我会把他们当我的孩子一样接到我的宿舍,和他们吃小零食聊聊天。”

  殷老师的零食在同学中非常有名。“老师经常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吃的,我们考试考好了,或者表现得好老师都会给我们,我最喜欢她带来的桂花糕了。”说起好吃的,央青卓嘎眼睛发亮。

  “我回广州,或者去北京培训都会带一些特色点心回来,像那个驴打滚他们也挺喜欢的,前段时间咱们老师还拿来了广东的荔枝和同学们分享。”殷俊芬告诉记者,一方面可以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一书一册读世界

  学习之余,央青卓嘎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看书。

  “我最喜欢的书是余华的《活着》,两个简单的字包含了最顽强的意志,书里的人用尽了全部努力活着让我很震撼。”央青卓嘎告诉记者,这本书里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巧的是,央青卓嘎的老师殷俊芬最喜欢的书也是《活着》,“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简单,这本书我大学才看,没想到她这么小就开始读,还能读懂。”

  能对书中的挫折感同身受跟央青卓嘎经历不无关系。央青卓嘎家乡原本在西藏昌都,父母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重视孩子教育,在家族很多兄弟姐妹都没能继续上学之时,为了让她和妹妹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克服了许多困难举家迁到林芝来。

  “好的书对孩子们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对于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来说,读书可以让他们感知到世界的丰富与辽阔,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殷俊芬说。

  青少年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个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今年初,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读书学习热情,南方公益“益企同行”携手拼多多发起“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跨越3000多公里,为西藏林芝地区学校带来近1.5万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也发动各个党支部参与捐书活动,在短短数天内募集到了数百册图书和一批体育用品,让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丰盈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这批书的到来殷俊芬非常高兴:“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图书馆已经多年没进新书了,这就是雪中送炭。”钟咏清希望这批新书可以帮助提升同学们的阅读素养:“阅读就像和一个高手对话,希望孩子们可以和书籍交朋友,让书香溢满童年”。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全面践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第二次走进林芝。

  作为互联网新电商平台,2021年4月,拼多多提出知识普惠的长期理念,并发起大型正版图书补贴计划“多多读书月”,帮扶优质创作者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及助力弥合城乡阅读鸿沟、促进公益阅读发展的“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

  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是拼多多持之以恒的初心。2020年,拼多多工作人员在三区三州助力脱贫攻坚时,发现偏远地区的青少年阅读群体对于平价优质的正版图书存在迫切需求。截至2023年7月,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持续走进中国最偏远的高原、山区、乡村,为中小学校的孩子们捐书,并邀请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迄今累计捐赠图书超30万册。

  粤剧和藏歌在雪域高原飞扬

  “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不仅带来了书籍,适逢西藏林芝开学季,还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这里有11个粤剧脸谱,同学们能认得出这都是哪些人吗?”“曹操”“关羽”“赵云”……

  这是由南方公益“益企同行”携手拼多多发起的“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所举办的粤剧艺术通识课堂,广州粤剧团团长陈健超、副团长尤桂华带来的粤剧知识分享和表演引发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不仅争先恐后抢答问题,还跟随粤剧艺术家们一起体验了一把“唱念做打”。

  “这是我们有史以来进校园去得最远的一个校园了。”陈健超说,“孩子们看上去有点内敛,但是非常能歌善舞,我们也希望借这样的活动把粤剧的种子播撒向雪域高原。”

  “耍花枪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挺难的,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后,来自高二的同学向巴姆措告诉记者。多才多艺的同学还为远道而来的老师展示了当地特色表演:来自工布江达的同学旦增带来一首家乡特色歌曲工布箭歌,来自林芝的尼玛卓嘎则表演了藏族传统歌舞常用的弹拨乐器扎念琴。

  “看到他们的表演,我其实是有受到启发的,比如同学唱的工布箭歌发声的位置跟我们粤剧就有一些共通之处。”对于同学们的表演,陈健超感觉很惊喜,“事实上,粤剧、藏戏、昆曲和京剧是4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某些领域是互通的,可以多多交流”。

  扎念藏语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扎念琴又名六弦琴,是藏族传统歌舞“堆谐”中最常用的弹拨乐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学好扎念琴后,组个乐队,到内地到更远的地方去表演,把我们雪域高原的快乐歌曲传播四方”。

  事实上,目前11岁的尼玛卓嘎已经拥有自己的校园乐队,乐队有6个人,除了扎念琴还有吉他、铃铛等,目前已经在各类比赛中斩获了不少大奖。

  如果说粤剧艺术通识课堂让同学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那么阅读写作交流课堂则带来思辨的启示。“故乡很小,比如我的故乡没超过10平方公里,但故乡也很大,塑造了我的童年记忆。”广东省作协理事李智勇在阅读课上与同学们探讨“故乡和个人”的关系,“很多小说看起来是无限广大的世界但其实是一个陌生的小系统,这要求我们写作时准确调用对故乡的理解和日常的经验。”

  “我去过很多地方做交流,发现各地方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里的孩子看上去有些内敛含蓄,但其实内心丰富、能歌善舞。”李智勇说,虽然孩子们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比较害羞,但从他们干净的眼神和动作细节能发现,是非常欢迎嘉宾的到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把艺术和读书思考的种子撒下,相信以后可以萌芽并茁壮成长”。

  粤藏同心双向奔赴

  以心换心,广东老师充满爱心、耐心传道授业为孩子们播下知识的种子,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也回报以最真挚的爱和尊重。

  “殷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很喜欢她。”央青卓嘎毫不掩饰对老师的喜欢,“她也是第一个到我家家访的老师。”

  “这边的孩子真的非常淳朴,也懂得感恩,你对他们一点点关爱,他们就会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反馈让殷俊芬非常有成就感,也动能满满。

  今年5月,殷俊芬去央青卓嘎家家访。“家长知道老师要去,就特别紧张,她爸爸妈妈大概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搬出来了,一大缸自家晒的牛肉干,还有奶茶,不停让我们吃。”殷俊芬可以感受到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也给他们谈了她的梦想,希望走出西藏去看更多的风景。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分享我出去看世界的故事,比如非洲的马赛高原,哈佛剑桥等世界顶级学校,我们不是要把语文变成孩子的世界,而是要把世界变成孩子的语文。”殷俊芬说,每次讲到西藏外的故事,孩子们都双眼发光。

  钟咏清也时常被同学们“照顾”。“到现在稍微跑动或者上楼梯还会喘气,学生们非常有心,看到我从办公室出来要去教室上课了,立马会飞奔下来接我,抢我身上的杯子、包,帮我拎上去,基本上每次都这样,非常可爱。”对于同学们的贴心钟咏清非常感动。

  在生活上,同学们也想照顾老师。“我的一个学生,他自己家庭条件也不好,学校发的牛奶他舍不得喝硬要塞给我,我不拿,他放进我的帽子就跑掉了。还有同学看到我咳嗽,给我推荐藏药。”虽然支教时间才一年,但钟咏清和同学们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

  老师和同学双向奔赴背后,是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和林芝人民的守望相助。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始于1994年,至今已有29个年头。

  人才是广东对口支援西藏的关键。2019年以来,广东省统筹调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小学和15所师范类或具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力量,及时选派919名干部人才到林芝市各级教育局和77所各类学校开展为期一学期至三年的援藏工作,该项目覆盖了全市80%的中小学学校,精准补充学科师资,提升薄弱学科教学水平。

  8月的青藏高原,遍野盛开着格桑花,林芝学校的新学期也迎来开学,和殷俊芬一样的援藏老师们又进入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三年支教时间不长也不短,希望可以将自己20多年探索的教学经验和这里的地域文化结合,为当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铺路献力。”

  【采写】南方+记者 周中雨 叶丹

  【摄影】孔剑锋 黄彩燕 徐家辉

  【统筹】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