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是真学习还是割韭菜?

  在航天院所深度体验,构筑航天科技梦;在民俗中心化身非遗传承人,探访非遗文化;在清北名校由学霸陪同、教授指导,铸造名校梦想......这个暑期最受关注的活动,当属“研学游”。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们背上自己的行囊,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下,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

  OTA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以来,平台“研学”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03%。暑期室内博物馆门票预订量环比上涨324%,全国海洋馆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412%。研学游市场成为一片新“蓝海”。

  但“走红”之外,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资质欠缺、高价低质、货不对板......机遇与挑战并存,研学游能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研学游作为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是一种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以“研”为基础,“学”为目的,“游”为载体,重在开阔学生视野,并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

  今年研学有多热呢?以研学旅游为关键词,搜索携程发现共有975个产品,其中价格最高为26800元起,价格最低为92元起,产品内容横跨国内外各个地点。人均6000的研学旅行丝毫没有阻止家长们“火辣辣”的热情。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6月“研学游”产品销量环比增长4倍。截至6月23日,暑期室内博物馆门票预订量环比上涨324%,全国海洋馆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412%。同程旅游发布的《暑期旅行趋势报告》称,2023年7月以来,同程旅行平台“研学”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03%。

  但“研学热”并不只是今年夏天的“暑期限定”。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以前,我国研学旅行相关企业数量逐渐增长,仅2019年,就有7648家相关企业注册成立。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到2022年,新成立的研学旅行相关企业增速下滑,但总数也一直呈增长趋势。而到了今年,前7个月新成立的研学旅行相关企业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

  截至目前,研学旅行相关企业共计26172家,近三个月就成立了328家。

  研究机构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研学游市场规模达到1469亿元,同比增长61.6%,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

   

  在这个夏天走红的“研学游”其实并不算是意外。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就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次年4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8月即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到2016年,十一部委正式发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从国家层面看,更多部门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更高层次的政策不断出台,在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都有更多支持,总体上前瞻性和指导性更强。从省级层面看,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成为各地文旅、教育等领域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等。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推动人们对研学的认知不断变化,研学市场不仅仅以中小学生群体为主,学龄前儿童、大中小学生、成年人和老年人群体,都开始成为研学旅行的一部分,消费群体的扩大让研学旅行突破旧有的时空界限,社会各界及家长对于研学游的重视和“热衷”程度显著提升。

  国家层面对研学的重视,推动需求端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研学旅行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正好戳中家长们的心理。以2019年的研究数据就可以看出,家长们为孩子报名研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开阔视野见识、提升综合素质。

  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炉,校外培训机构纷纷落幕并寻找转型的机会。庞大的研学旅行赛道也让许多巨头抢滩布局。

  早在2014年,携程就投资了世纪明德。2017年,教培巨头学而思投资亲子旅游电商平台“乐学营”。2020年,新东方投资全球旅行文化内容平台“三毛游”。2021年,网易成立有道研学(杭州)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瞄准研学旅行赛道。

  如果把视角扩大到到省,会发现研学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其中,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省,为6653家,最少的是上海,仅有9家,而北京也只有41家。

  此外,历经三年的疫情,被压抑许久的旅行消费被重新唤醒,报复性旅行从今年五一开始就变得格外惹人瞩目,这种行为更是直接延续到暑期,造成暑期“研学热”。

  “研学游”爆火现象背后,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显现。

  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之下,大量营利性结构纷纷抢滩入局,披着“研学”的外衣,随之而来的是资质欠缺、高价低质、货不对板等行业乱象。

  微博上,#清北学霸怒斥研学内幕#、#研学团违规预约139人进北大收费150万#相继登上热搜,曝光研学背后不为人知的乱象,引发众多家长的共鸣。有媒体针对研学乱象做调研,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对象认为研学游价格虚高,存在天价收费、霸王条款等问题。而研学产品货不对板、流于表面、配套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也是研学游的突出问题。

  研学踩坑的新闻不断,家长、孩子反馈体验不好,问题出现在哪里?

  事实上,研学旅行企业逐渐增长的另一面,是研学旅行市场鱼龙混杂。以广东省研旅研究院调查看,目前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仅占整个市场的1%~2%左右。70%以上是一大批跟随政策利好,跑步进入行业的小型机构、工作室或创业团队。

  游学研学行业参与者众多,除专业的游学机构外,还有各大学校、教培机构延伸产品矩阵扩充游学研学领域,旅游企业借力教育重焕行业生机,地产企业转型拓展营地教育等各类型的参与者。其中,营收规模在千万级以下的中小游学机构占了绝大多数,竞争格局十分分散。A股上市企业涉及游学研学业务的有立思辰、万科、凯撒旅游、众信旅游;新三板挂牌企业涉及游学研学的有世纪明德、东西方、读行学堂、卓教国际、乐旅股份等。大部分游学企业营业规模低于1亿元,突破亿元大关的仅有世纪明德、决胜网、乐旅股份、东西方、环球优学、偶们亲子游、琥珀亲子游、麦淘亲子等。

  搜索企查查也可以发现,在26172家研学旅行企业中,有19273家企业为小微企业,占比达到了73.6%,成立十年以上的仅有1975家,占比为7.5%。不仅如此,根据国家旅游局给出的研学旅行人员配置是:20名学生的研学旅行团需配置6个负责人员。而在近三万的研学旅行企业中,有18926家的参保人员在0-20人之间,占比为72.3%。

  研学利润高也是不少企业竞相入局的原因。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分享出的研学课程显示,五天的时间从苍南到北京研学需要缴纳6580元的费用,但其中许多项目,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故宫、天安门广场不需要门票,免费预约,如果算下门票和车费的成本,仅为2318.7元。

  通过计算某位研学组织者分享的乡村自然亲子类研学活动也能算出,其活动每组家庭收费188元,一天开办两场共30组家庭,总收入5640元。而全天的场地、服装、道具、保险及摄影师费用合计在1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后运营一天研学团利润可达4600元,利润率在460%以上。

  从研学旅行机构世纪明德在2015到2019年的财报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其营业收入逐年上涨,且毛利率较高。研学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好生意。

  高成本+高专业性,让研学成为一项准入门槛极高的行业。但现有的政策规定中并没有对违规举办研学提出具体的处罚,这就导致一些“半路出家”的小成本机构“浑水摸鱼”,让原本的“清北深度体验”变为“门口拍照打卡”,“名师学长讲座”变身“校外合影留念”,本应通过深入实践实现个人成长的研学变为“游而不学”的走马观花式体验。

  8月7日,北京文化综合执法官微消息称,北京对北大清华校园周边、颐和园景区研学旅游团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坚持把研学旅游团作为强化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重点,强化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总得来说,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下,研学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面对良莠不齐的研学市场,家长要擦亮眼睛,多方比较进行选择。更为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积极为行业设立健全的准入机制,并对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研学资质评估和授牌认定,让研学行业市场实现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