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的一本书|读一本书 温暖流年(谢颖)

  山川之美,在于俊秀;海洋之美,在于深邃;音乐之美,在于意境;文学之美,在于提升一个时代的精神层次与品位,给人类以希望,以光芒,以未来,以远方。

  中国的文学之美,经历过五千多年的历史风华,依然保持着独有的苍劲和风骨。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果没有文学的滋养,世界上将会有多少文人志士跌入历史的烟尘,被迫去活着,去屈从,去妥协,那些颠沛流离的流放之路,便成为一生的囚徒和牢笼。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一代又一代文学巨擘,为后世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当我们遭遇遗憾别离时,会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我们功成名就时,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我们壮志未酬时,会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当我们念念不忘时,会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古至今,文学之火生生不息,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题材和形式,从散文到小说,从诗歌到戏剧,内容更加丰富,时代赋予的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和民族传承,也是精神的赓续和延伸。

  每个地域的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贾平凹的作品立足于大西北,把视角投射于秦岭地带普通人的市井生活。迟子建的小说立足于大兴安岭长白山下,以大自然里的少数民族为原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3个夜晚,12个小时,读完了20万字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的文字像一束明媚的光,不经意间刻在我的心上,成为这个夏天最清澈的场景和记忆。

  迟子建的文字,总会拥有一种平和的,直达内心的力量,就像邻家女孩的庭院,从山野到书房,从晚霞到夕阳,没有热烈的铺垫,没有曲折的婉转,语言生动且平实,犹如大自然的春华秋实,风雪雷电,总能自然而然的奔涌而来,在悠长的岁月长河里,不经意间温暖了每一个平淡的流年。

  读书就像旅行,是蜻蜓点水还是流连忘返,取决于整个旅程的虔诚和心境。置身于浮躁的时代,极易滋生懒惰颓废的土壤,即使生活一地鸡毛,前路遥不可及,依然保持理智而清醒的姿态,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找到闪闪发光的自由和理想。

  此刻,窗外的路灯摇曳着昏黄色的光,人声鼎沸的广场,每天都在上演繁华盛世的戏码,这人间的定义,取决于每一个注视它的目光。

  轻轻地打开另一本书的扉页,《在细雨中呼喊》正在徐徐展开,每一本书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平凡的岁月里,为生命里注入勇往直前的坚定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