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时代的贵州人|曹务坤:知行合一做“新时代的贵州法律人”
曹务坤,现任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被聘任为贵州省法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曹务坤出生于1972年,是湖南永兴县人。1993年中专毕业后的他在湖南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怀着一颗对法律的向往之心,他在2001年考上贵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从此跟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2004年,研究生毕业的曹务坤进入贵州财经大学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但他没有止步于此,依然在学业上进行深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职期间,他继续攻读了法学博士学位,于2016年顺利毕业。曹务坤(中)正在指导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作为一名贵州高校法学教师,曹务坤认为,科研、教学和文化传承是天职所在。十余年来,他一直从事贵州法制史研究和贵州民族法治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制度瓶颈与破解研究》《民族地区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成果的瓶颈及其制度创新研究》;承担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思想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独著专著2部——《贵州明清时期民田制度研究》《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制度的瓶颈与破解研究》,其中《贵州明清时期民田制度研究》获全国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参加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如何将法治智慧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曹务坤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他介绍,其所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制度的瓶颈与破解研究》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价值在于为有关民族省份的旅游产业化发展政策和制度制定提供参考,为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规制定提供依据;从法社会学和物权法双重视角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民族村寨旅游合作社的法律属性、民事主体地位、旅游吸引物的法律属性、抵押等理论问题。一直以来,曹务坤牢记职责使命,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法治人才的培养。他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具备两点基本能力:一是德法兼修,关心时事,具备问题意识,在时事热点中理性地分析和思考法律问题,帮助解决社会难题,努力做到‘博学、厚德’。二是多读文献,勤于思考,乐于写作,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文献检索、搜集和整理的能力。”曹务坤到金沙县调研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右二)曹务坤通过指导学生从事贵州法治研究,培养服务于贵州法治建设的高质量法治人才,并带领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师生投身贵州法治文化和贵州民族法治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搭建、整合更高的“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助推法治贵州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同时,曹务坤还积极参与贵州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修改,承担《贵州法治蓝皮书》《贵州政法简史》等著作的编写。参与《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起草或论证20余部。并为基层人大代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等宣讲《民法典》及“民族乡村旅游振兴与法治”,受众达上万人次。他用实际行动为贵州法治建设贡献了法治智慧和力量。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现场近来,曹务坤正进行明清时期贵州法治文化、民族地区旅游脱贫制度创新、贵州未成年人保护发展、贵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贵州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其所承担(课题副组长)的2022年度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课题——《贵州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研究》已结题,所主持国家课题——《民族地区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成果的瓶颈及其制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将陆续问世……一项项研究成果正在转化为实际成效。谈到下一步打算,曹务坤表示:“我将继续传承弘扬贵州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悉心研究和传播贵州法治文化和贵州民族法治文化,知行合一,为做一名‘新时代的贵州法律人’而一直不懈努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编辑 张凌二审 袁航三审 岳振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