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很幸福!宁波支教届“神仙眷侣”点燃万余名孩子求知星火
潮新闻 他们是从事大山支教8年的高校退休教师,也是别人眼中的“神仙眷侣”“宁波好人”,更是众多学生心中的“魔法爷爷”和“知心奶奶”。临近教师节,宁波高校退休教师忻元华和滕崇夫妇又开始规划新一轮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支教行程。
9月初,在忻元华的带领下,潮新闻记者来到了他刚刚“开张”的个人工作室。这里是忻元华新的实验室,也是他计划用于传承山区支教的工作点。在工作室内,忻元华在夫人滕崇的协助下,演示了无线电波点灯、模拟瓦斯爆炸、超声波点灯等实验,为潮新闻记者开启了一堂有趣的科学实验小课堂。同时,他们又将这些年在山区支教和生活过程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手工教具让学生感受科学魅力
“早上四五点,忻老师就起床在书房里捣鼓实验器材,为下个月的支教做准备。”滕崇告诉潮新闻记者,为了下个月即将启程的支教,忻老师正忙碌地制作和测试实验器材。
忻元华透露,这次支教工作去的是四川凉山州的美姑县和喜德县,这里位于大凉山的东部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现在准备的一大堆实验道具,都是为了给大山里的孩子上课准备的,会提前通过快递运送到当地。在彝族新年前的一个多月内,他和夫人将在当地多所学校设科学实验和心理教育课堂,预计将有近万名学生受益。
近些年,忻元华三次前往大凉山支教。2017年10月,他只身前往凉山州最东部大山里的彝族村寨小学和金沙江边的中心学校,给中小学生演示了许多有趣的科普实验。
潮新闻记者发现,忻元华所用的科学实验器材,都是手工制作的。废弃牛奶盒包装、可乐瓶、花露水瓶、苹果等,身边的小物品,他都能将他们联系起来,成为一件简单、专业的科普实验教具。
滕崇告诉潮新闻记者,忻老师在家里有一件专门做器材的办公室,常常为了做一件小器具,反复试验几十次,在里面待上一整天。为了测试激光枪打气球,忻元华购买了数百只气球,打得气球碎片撒得家中到处都是。滕崇是又气又崇拜,她看到丈夫专心制作的小发明很有趣,心中也十分骄傲。
忻元华说:“为了便于携带,我所做的实验器具必须简单小巧,为了实验的专业性,又要反复测试,更要效果显著令人难忘。”他先后研制了小火箭发射、电磁波点灯、超声波遥控、三分钟做出一块冰、激光枪消灭目标、电磁大炮等装置。一堆器材看似很简单,但是为了让它们呈现最好的课堂效果,忻元华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经历,比如,自制激光枪打爆气球的实验,调试和改进先后花了几个月时间。“我这一堆实验器材成本加起来也就2000元,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动手实验的魅力。”
多年支教为超万名学生上课
回忆多年的支教经历,忻元华和滕崇感受颇深。退休后的忻元华一直在宁波当地的社区、学校、青少年宫给学生做实验。时间回溯至2015年,当时69岁的忻元华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募志愿者到江西支教的通知,他便立即报了名,从200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队伍里唯一一名科普志愿者,同时也是“年龄最大的老师”。这几年,忻元华把科普实验启蒙教育推向了祖国内陆地区。他先后去过江西、中越边境和金沙江畔的彝族村寨、甘肃山区、湖南溆浦县、四川凉山州美姑县等地支教。
2019年,忻元华的夫人滕崇也退休了,但是仍被返聘在学校上课。由于担心丈夫去山区支教的身体和安全,腾崇决定请假结伴同行。从科普实验支教到心理教育和咨询,这两位教龄超半个世纪的老教师,从祖国东部的宁波,赶赴千里之外的中西部山区,通过7次支教,让20多个民族的13000余名山区孩子感受了科学实验的神奇,点燃了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兴趣,也得到了心理上的释惑和抚慰。
支教的路途十分艰苦,但是山区学生的真情给了夫妇俩更大的动力。忻元华回忆2020年10月前往大凉山美姑县的支教经历,他和老伴一起飞往西昌,到西昌时已是深夜,第二天中午坐上长途大巴去美姑县拉木阿觉乡的儿童之家,由于公路狭窄弯道多,司机说需要4个小时。十月的山中,有30公里路面已被大雪覆盖,总计137公里的路程,汽车竟走了7个小时,天色很晚才到达目的地。随后他们根据安排,又乘坐皮卡车前往一个小时车程位于山顶上的格木小学支教,教学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滕崇回忆:“当时支教的地方条件十分艰苦,忻老师晚上上厕所都要下楼,我很担心他的安全问题。一时间有了退缩的想法。”面对老伴的担忧,忻元华却毫不在乎,他所关心的是怎么为山区孩子上好一堂科学课。“到了那里,我感受到生活环境的落差,感受到了忻老师支教的辛苦,但是忻老师从来没说过环境艰苦,只是告诉我孩子们听了他的实验课有多么兴奋,多么有兴趣,学生如何在兴趣的前提下去拓展。他这样一直前行着,我更应该去支持他。”
同时,滕崇拿出一袋子山区孩子写的书信,这也是他们面对困难时最大的抚慰和动力。“您的创新科学实验,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您就像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们新视野的大门……”书信中满是山区孩子对他们衷心的感谢和浓浓的爱意,孩子们用最温暖的笔触写给他们心里话。看到这些深情温暖的文字,夫妇俩时常能够回忆起以往支教中的点点滴滴,忘却了支教过程中的艰苦。
当问到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忻元华和滕崇说:“老师是一个非常幸福的职业,一方面教育学生,一方面也提升自己。走到大山里面去支教,走到最基层的学校去播撒人生和教育,发挥自己的作用很有价值。支教的生活尽管艰苦,但我们乐在其中,看到学生受益就感到万分欣慰。只要身体可以,支教的路就会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