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超前教育”的孩子,会赢在起跑线吗?答案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里面有这样一个片段:如果教室里的孩子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那么谁都能够看得到黑板,但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后面的人也得站起来,否则就看不到黑板了,因此原来可以坐着听课的孩子不得不站起来。
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典型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别人已经站着了你还坐着”有多少家长为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焦虑深感不安,又有多少孩子为此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童年。
超前教育,似乎成为家长界的一种流行, 一种攀比,有条件要上培训班,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培训班。
但是超前教育,真的会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1.如何看待超前教育
随着社交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日益紧密联结, 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联系到家长和孩子身上则演变成了:有一种自己对孩子投资教育不到位的错觉,所以看到别人家孩子学了什么我们家也要学,当家长觉得可以通过超前教育变得更好,这种焦虑感就会一直存在。
孩子经常会问:“妈妈,为什么我要上这个培训班?”你告诉他:“为了以后比别人更优秀”、“为了以后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这样的回答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 他们能理解吗?
他们更多的回答是:“我一点都不喜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课”、“我想去玩”。。。。。
家长们的焦虑感让他们执着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给他们不断规化最远大的未来,参加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培训班。想要凭借流于表面的教育投资,把孩子尽量托举得更高更远。
2.超前教育的危害
有数据显示上了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在一年级时,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尚有优势,但到了一年级下学期,随着零基础的差距越来越小,这种优势也就不复存在,而他们中感觉到慢慢跟不上的孩子,竞然比当初零基础的孩子高出6.55%。
从长久数据来看, 超前教育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相反,由于过度的超前教育,甚至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危害一: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很多培训班的宣传噱头是:“开学了,别人是预习,而你是复习。”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
孩子提前学了小学应学的知识,上课时觉得自己会了,导致不认真听讲,易走神,还容易影响其它同学。时间长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如果一二年级没有养成在课常上集中专注力的好习惯,三年级以后随着课业的增加, 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所以专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我们最应该培养的。
危害二: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数据显示,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到5分;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到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但如果让年龄过小的孩子长期处于精力集中状态下, 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与游神状态。
有些小朋友,每天放学后就去作业辅导班,周六日四个半天再展转于各个不同的培训班。久而久之,成绩不见长,反倒是睡眠跟不上,课堂上经常哈欠连篇,以至于看到书本就很头疼,时间久了就慢慢产生了厌学情绪。
危害三: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
不少父母为了更早的看到成果,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积累。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导致孩子也逐渐只会关心那些大人们为他们安排的任务。少了探索的兴趣和寻求答案的动力。没有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长期下去大脑得不到外界应有的刺激,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逐渐萎缩。
如果只是在以追求知识结果为导向的前提下, 把向孩子灌输知识当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导致家长忽视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呵护,处处包办代替,超标准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独立性差的弱点。
纵观整个孩子的教育路程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单个知识相比, 对成长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3.如何定义“起跑线”
最近几年,小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截然相反的现象,表妹家小孩在市区一所重点小学,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家长们联合签名要求换掉班主任,理由是:“老师放学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少,考试不排名,我们对孩子的信息一无知。”
为何家长们如此执着于排名和起跑线呢?
因为,大部家长把学习当做一场百米冲刺的短跑比赛。但纵观我们整个学习阶段,学习其实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一场需要持久耐力、科学方法的比赛。虽然刚开始可能起跑慢点,但事实是在后期的不断积累与探索中,只要坚持不懈,仍然是可以弯道超车,最后顺利到达终点的。
4.写在最后
好的教育应该是接受孩子个体的不同,接受孩子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些方面慢一些,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然后适当引导。
愿天下父母,都能放下焦虑,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