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几类骗局学生最容易受骗
大学生因社会经验较为缺乏、信息来源相对单一,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重庆市“拒赌反诈校园行”主题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多家单位共同行动,面向全市在校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务实有效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反诈拒赌的意识。开学季来临,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梳理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手法发现: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熟人类诈骗这四类骗局会“精准捕捉”大学生,且今年以来截至8月31日,受害人为学生的占到了全市电诈案件受害人中的6.73%,其中小学生占0.78%,初中生占11.44%,高中生占15.73%,大学(大专)生占67.43%,博士研究生占4.63%,男性占50.44%,女性占49.56%。
??????
案例一:刷单返利类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7月1日, 铜梁区李某(女,22岁)在家中玩手机时,刷到朋友圈有人教怎么在网上赚钱,李某添加了其好友,对方发来一个陌生链接叫李某下载APP,称先要在APP内充值本金购买产品,随后会返现在账户里,李某按照对方提供的网址操作,并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进行本金充值,第一次充值3000元后,账户里面余额显示27360元,对方让李某继续充值购买,如果不购买账户会被冻结就无法提现,于是李某继续按操作充值一万元,当李某想提现了发现最后还是无法提现,对方还一直要求充值,这时李某才意识到被骗,总计被骗13000元。
作案手法分析:
第一步,发布虚假信息,吸引受害人。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电话、社交软件群聊、网站等发布广告,以可以轻松赚钱或免费领红包的噱头吸引受害人。
第二步,诱导下载未知APP,开始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先引诱受害人下载未知APP,以充值本金或做任务为由,让受害人在APP内充值转账。
第三步,不断要求转账。
等受害人从小额转账逐步变成大额投入后,骗子以账号冻结、操作失误等借口,拒绝返利提现,并以再投才能挽回之前返利为由诱导受害者继续投入金钱。
警方提醒
1.不要被小额返利所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
2.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3.请从正规应用商城下载APP。
案例二: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8月8日19时许,彭水县王某(男,19岁)在家里玩手机时有陌生人来加他QQ说想要购买他的游戏账号,经过协商,王某同意以1800元的价格将游戏账号卖给对方,随后对方发来一个网址链接并要求通过这个链接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一切操作完成后王某去平台上提现时发现根本无法提现,这时对方告诉王某的账号被冻结了,需要联系客服进行解冻,于是王某就联系客服,咨询解冻的事情,客服称要解冻就需要在该平台上进行充值,于是王某就根据客服的提示用自己的银行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转账14799元。
作案手法分析:
第一步,各类网络平台广泛撒网
骗子以“高价购买游戏账号装备、免费领取奖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虚假信息为诱饵,在各类群、短视频平台以及游戏界面发布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添加好友,引诱受害人与其达成交易共识。
第二步,多种诈骗理由引诱转账
添加好友后,骗子通过发送小程序、二维码或者下载APP等方式,引导受害人进入虚假交易平台。通过假的资金入账截图让受害人误以为交易成功,然后以交纳保证金、账号提现失败、账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反复转账。
第三步,达成目的立即拉黑屏蔽
当骗子达成目的后,会要求受害人在转账后删除聊天记录、转账短信等,待受害人发现被骗时,早已被骗子拉黑屏蔽。
警方提醒
1、充值游戏币、买卖游戏装备和游戏账号等一定要在官方网站或是官方指定的交易平台进行,避免私下交易。
2、如果有客服以账户冻结无法提现为由,要求充值转账的,都是诈骗,切勿轻易向陌生银行账户转账。
3、不要轻信任何网络上的“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广告。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6月26日,丰都县刘某(女,14岁)在家中玩手机刷视频时,刷到某明星的QQ号码,刘某添加其为好友后对方称自己是警察,这个QQ号被别人盗用了,涉嫌违法,要求刘某配合调查,如果不配合,就会上门抓捕。刘某在对方的指导下用父母的手机使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等方式向对方转账13808元。
作案手法分析:
诈骗分子在各大网站、视频等平台发布信息,层层设陷,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少、防范意识差、辨别能力差的特点,冒充明星或明星助理,诱骗或言语威胁他们提供个人信息、账号密码,进行转账打款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1.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工作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微信、QQ、传真、邮寄等方式发送、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
2.注意保管好自身手机,做好支付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等支付密码。
3.注意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提醒孩子一旦遇到问题要及时向家长求助。
4、注意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互联网,帮助孩子手机软件设置青少年模式。
案例四:冒充熟人类诈骗
案例介绍:
2023年7月17日,江津区陈某(女,18岁)报警称在家中玩手机时,QQ上有人冒充自己同学称其表姐生病住院,急需借钱为由被人诈骗3900元人民币。
作案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盗号软件盗取QQ号或者微信号,登录QQ或者微信后冒充当事人与其亲朋好友聊天,继而以急需用钱等理由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如遇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突然在社交软件上提出借钱、汇款等请求的,尤其是要求转账至第三方陌生人账户或直接支付款项的,务必通过电话或见面等方式进行确认,切记不要盲目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