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处美”到“全域美”!常熟董浜镇“微改造”点亮民生“大幸福”

  一条小街就是一道风景,一条小巷更添一种情怀。今年以来,常熟市董浜镇紧扣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两大职能,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推动环境卫生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位于董浜镇民丰路的钟家巷,通过议出红色先锋站,腾出健身小游园,亮出文明新风尚,就是这样一处家门口的“微改造”点亮了民生的“大幸福”。更新改造后的钟家巷,告别了配套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乱涂乱贴屡禁不止等等顽疾,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依法协商,议出红色先锋站“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枚党员徽章就意味着一份责任”。今年以来,董浜镇综合执法局会同智林村、建设局、宣统办等单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为载体,以海棠“智”理、“先锋城管”、“小蜜蜂”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团队,强化党员先锋志愿者领航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户,倡导环境卫生整治,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更多居民主动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自觉对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和杂物进行清理,真正做到“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跟着党员干”。一方面,依托微信群、宣传单、告示栏、入户走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和集中清理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大力发动居民对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放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监督,共同维护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逐步构建起“共管共享”的精管善治格局。由此,董浜镇钟家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孕育而生。空间重置,腾出健身小游园民生无小事,城管大智慧。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看起来是具体工作,实际上是改造群众思想的重大战役,是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正是通过责任到人、追溯到户的方式,促使居民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的改变,从而达到人居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原先居民自发形成的“健身步道”为原生态巷道,没有亮点特色,今年以来,董浜镇多方参与、科学选址破解“空间重置难题”。坚持面上自查与点上督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固定”“三统一”,统一规划、科学治理,以“规范、安全、美观”为目标,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打造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的文明城市形象。根据空间人群聚集的特性,将健康长廊打造成一个户外宣讲场所,定期开展倡导移风易俗、宣传文明家风、文明行为的宣讲活动,让居民在休闲之余,可以感受到文明风尚的熏陶,改造后成为属于市民休闲散步的健康乐园和健康长廊。巷道提升,亮出文明新风尚环境卫生美,如在画中游。据悉,原巷道上建立的“法治巷道”“廉洁巷道”等融入特色文化品牌的“歇歇角”“爱心小屋”等宣传阵地,在为市民提供休息聊天空间的同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定期评选“巷道之星”,引导居民参与巷道治理。同时,董浜镇也注重从居民中发掘和培育能人,带领居民共同建设文明巷道,带动更多的市民自发地“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在热心市民的带领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高龄老人提供义诊、免费理发、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社区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好服务支持,同步形成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切实引导居民群众互帮互助,形成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但毁掉一个好习惯却很容易”。如今,钟家巷内水清、景美,村庄“颜值”得到了显著提升。辖区内“红黑榜”“曝光台”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住一个巷道的邻居,每天站在垃圾桶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看看你家垃圾袋里的垃圾有没有分类,万一没分好,还会到你家“唠嗑”,仔仔细细跟你讲垃圾分类的知识。很快,没分类的人,会觉得不好意思,自觉性慢慢就提高了。这些细微举动,让市民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习惯养成做起,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营造清洁舒适、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走进众钟家巷,一面面垃圾分类手绘墙,一把把舒适的长椅、干净整洁的小游园……映入眼帘。董浜镇从实际出发,以《苏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遵循,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拓展居民生活空间为主线,进一步实现了钟家巷的综合提升治理造。通过一处处的“微改造”,点亮了居民“大幸福”,收获大量点赞。巷道焕新,向美而行。下一步,董浜镇将坚持“‘城’意为民,共管共享”,继续以“全域化、高品质”为目标,落实“精致、精品、精细”管理要求,持续推进“美丽街区”高品质管理,不断完善为民服务内容,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文明和谐、整洁美观、风气良好的幸福家园,进一步推动市容市貌迈上新台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校对 李海慧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