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費市場延續火熱勢頭,前三季度新設企業、用電量、物流量增長明顯

  上海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19.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

  今年上半年,受基數原因影響,上海地區生產總值曾實現9.7%的高速增長。前三季度經濟增速雖然較上半年回落,但這並不代表上海經濟發展在放緩。相反,隨著市場需求的釋放和新動能的加快培育,上海經濟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恢復向好的發展態勢不變。

  找回市場活力

  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成色如何?此次上海市統計局並未公布單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但按照季度累計GDP(地區生產總值)計算,前三季度上海GDP較上半年增長11629.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第三季度上海GDP環比增長7%左右,仍然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速。

  上半年,上海消費市場快速恢復,第三季度消費市場延續火熱勢頭。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78.99億元,同比增長近16%。

  前三季度消費快速增長,雖存在去年低基數的影響,但根本上還是靠收入增長拉動。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1%,收入穩步增長。而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4.7%,較上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總體穩定。

  在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兩項關鍵數據上,上海也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且在9月份顯現出積極改善態勢。前三季度,上海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5%,其中,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8%,環比上漲0.3%﹔上海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2%,9月份同比下降0.3%,環比上漲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2%,9月份同比持平,環比上漲1.2%。

  還有一些直觀的經濟活力指標,例如新設企業、用電量、物流量也增長明顯。前三季度,全市新設企業35.3萬戶,同比增長42.0%﹔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49家和20家,累計分別達到940家和551家﹔全市用電量同比增長6.4%,其中,工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分別增長4.7%和15.6%﹔國際標准集裝箱吞吐量、航空貨運量分別增長3.7%和13.8%。

  積蓄內在動能

  培育新動能一直是上海經濟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前三季度,上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高端裝備行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41.8%、35%和10.9%﹔半導體存儲盤、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等新產品產量增速分別達到1.2倍、42.7%和29.4%。

  今年1至8月,上海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6%,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在頭部互聯網生活服務平台強力帶動下增長26.9%。同時,上海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5.8%、12%。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快培育,也可以從投資方面看出端倪。前三季度,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58.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49.3%。

  “相對傳統產業來說,很多高新技術行業都是風口行業,可以吸收更多投資,相對來說發展也會更快速一些。”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西方經濟學研究室主任詹宇波表示,前三季度公布的新動能、新賽道產業數據,與上海長期以來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相吻合。

  推動產業升級

  堅實的產業基礎是上海的優勢,也是上海經濟韌性的來源。“上海作為中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憑借經濟規模和發展慣性,可以規避掉一些經濟風險,提供更多的就業、發展機會。”詹宇波說。

  上海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三季度上海市經濟總體保持恢復向好態勢,體現了較強的韌性和活力。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市場需求仍顯不足,上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鞏固。

  破解外部需求不足的矛盾,實現產品出口質的突破,仍要靠產業鏈的升級和完善。詹宇波說,近期華為手機的火熱或許可以為產業升級和國產化提供新的借鑒。華為一系列新技術發布,已經對產業鏈產生實質影響,受益的下游企業有了更大動力和更充足資金進行下一輪創新研發,產業商業化過程跑通。上海肩負著國產大飛機、大郵輪等多項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工作。這些工業品都是長供應鏈、高附加值產品。在未來產業升級過程中,上海必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