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42条举措” 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8日讯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地质技术赋能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围绕“护河”特别是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山东出台“42条举措”。发布会上,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张玉洪就“42条举措”进行了介绍。

  

  平台建设突出科技创新

  为加快推进沿黄地市研究机构建设,张玉洪表示,山东立足全省实际,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集聚多方科研力量,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修复、自然灾害防治以及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等工作,加强相关方面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服务方式突出主动性

  为着力推进向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公益地质技术服务工作,山东率先推行“一市一专班、一市一清单、一年一报告”公益地质服务机制,做好各自服务区域工作。发挥队院自身优势,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建立横向协作机制,推行“1+N”合作模式,倾力打造山东煤田地质公益服务品牌。

  项目开展突出基础性、战略性、引导性

  张玉洪介绍,山东主动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利用山东省地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开展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开展好德州、滨州、聊城、泰安等地市的地热井、盐穴储能等项目,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绿色化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取热不取水、超长重力热管技术等新技术研究,提高地热勘查开发利用水平。对省内现有采用地源热泵的公共、民用建筑开展能效诊断工作,通过节能改造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助力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开展民用散煤、民用型煤质量检测等工作,为全省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品牌建设突出公益性

  张玉洪表示,要做强应急救援品牌,做优生态保护修复品牌,总结参与泰山、沂蒙山、南四湖、东平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成功经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做精防灾减灾品牌,主动服务省委、省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工作部署,助力地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