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开了个“海洋博物馆”!海南省直机关二幼海洋文化特色课程这样开……

  图片

  教室内,陈列着一件名为“海底世界”的手工作品。这是幼儿园将海洋文化课程与海上丝绸之路元素相结合,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制作的。孩子们将报纸揉皱、上色,做成海底山丘,并在上面点缀了贝壳、珊瑚石等装饰。“他们会思考为什么古代贝壳能当货币?用贝壳当货币怎样换东西。”该班教师陈丽莉说,老师带领孩子们寻找贝壳、查找资料、制作与海洋文化有关的手工作品,从而将海洋文化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强化孩子们对海洋的认识和情感。

  图片

  柱子上的珊瑚、墙上的浪花、铺石小道上大大小小的海螺……走进省直机关二幼,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的海洋元素。据了解,多年来,该园持续开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在教学楼一楼,一间独具特色的“海洋邮局”搭建起孩子们“跨越”海洋看世界的桥梁,“邮局”内墙壁上的世界地图、桌上的地球仪,展示着在地球上的海洋分布情况;墙壁上设置了专门区域,展示孩子们收到的卡片。

  “海洋文化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该园小班年级组组长张婧介绍,园区教师时常通过电话、“致家长的一封信”以及入户家访等方式,推广园内课程。如今,海洋特色文化课程已开办十年,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

  图片

  海洋文化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形成了关注海洋、热爱海洋的意识,也提升着教师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该校保教室内陈列着数十种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贝壳,包括鹦鹉螺、玉米螺、车轮螺等,这些天然海螺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具。如今,各班级均在海洋文化课程体系中创设了独特的班级文化,他们搭建海洋小剧场,研究鹦鹉螺构造与潜水艇发明的来源,用车轮螺制作棋类,思考货币从贝币到钱币的转变历程……

  图片

  “学校希望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学会思考。”省直机关二幼园长李琴介绍,目前,该课程已经具备系统性、系列性特征,除了在园内开展,该园还开办了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教师研学活动,以及家长自发组织的亲子研学活动,将孩子们洞察海洋文化的窗口从园内延伸至园外,并融入郑和下西洋等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启发科学思维。

  图片

  据悉,截至目前,该课程已在省内辐射30余家幼儿园,涉及海口、临高、万宁、东方等多个市县,并向青岛、深圳等地传递教育理念。

  2019年秋季学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依托“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选派教师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东风幼儿园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扶贫工作,李琴园长工作室9名教师参与,他们将充满海洋气息的特色课程、活动、理念带到山区,让山海相连,点燃山区孩子们看海、爱海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