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报名人数创新高!“最卷”岗位报录比超3000:1

  24日18时,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根据中公教育的最新统计,截至24日17时30分,此次国考报名人数高达291万,较去年同期新增4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从报录比来看,尽管今年国考共招录3.96万人,相比去年计划招录人数增加6.7%,但是竞争仍然激烈。260万人通过招录单位的审核,成功拿到2024国考的“入场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5万余人。平均竞争比为66:1,略高于去年的60:1。国考报名,“冷热不均”今年国考报名依旧沿袭“冷热不均”现象:热门岗位“千人挑一”,冷门岗位“无人问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宁夏调查总队业务处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竞争比高达3679:1。具体来看,这些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并非位于经济大省如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而是在中西部省份如宁夏、内蒙古、西藏。这其实是因为这些岗位并无“基层工作最低年限”等要求,可报考的专业也涵盖众多,大部分考生皆可报名。与之对应的是,截至报名结束,仍有136个岗位无人报考。记者统计发现,这些岗位主要是铁路公安、海事局、海关、金融监督管理系统以及统计系统等相关职位。为何这些职位无人问津?半月谈公考教研负责人孙晓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主要受到工作地区、性质以及招录条件的影响。孙晓琳说,这些岗位多为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且工作内容较为艰苦。如成都铁路公安局-西昌铁路公安处基层所队民警,该岗位地处西部;有的岗位需要深入基层、长期出差。此外,这些岗位本身招录条件比较苛刻。如需要“三支一扶”等基层经历,或是要符合岗位补录公告的更多要求。广东、北京、河南职位报名人数居前三国税系统独占鳌头在报名的最后一天,广东省的职位报名人数达到了230008人,过审人数超过20万,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北京市和河南省,总报名人数分别为203093人和146832人。青海的职位以24470人的报考人数成为排名末位的地区,同时最大竞争比也处于最后一名,仅为348:1。△各省报名数据统计(截至24日17点)全国来看,有11个省份报名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有8个地区的最大竞争比超过1000。国税、审计署、外交部、证监会、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总共六大系统的岗位均已被报考,报岗率为100%。其中包括历年来考生心中的"香饽饽"国税系统,以及今年首次纳入国考的中国人民银行。总体来看,国税以1578748人的审核人数"独占鳌头";平均竞争比最大的系统为知识产权局,超过191:1,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岗位均有近200人竞争。△各系统报名情况统计(截至24日17点)统计局成了剩余职位最多的系统,还剩下30个;其次是海事局、海关、铁路公安局,三个系统剩余岗位相差不多,分别是25个、22个和20个。总体来看,国税以1578748人的审核人数“独占鳌头”;平均竞争比最大的系统为统计局,高达191:1,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岗位均有近200人竞争。这些专业,国考几乎无岗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职位报名的“扎堆效应”明显弱于往年,并未出现2022年国考“万里挑一”以及2023年国考近6000人争夺一岗的局面。业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今年并无“三不限”岗位,所有岗位均设置了各种招考门槛,凸显出更注重公考队伍专业化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盲目跟风的现象。而对很多考生而言,最大的限制条件,还是来自于专业。王志成(化名)是广东某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从去年开始,他就一直潜心备考公务员。10 月 15 日国考报名首日,他准时登入了报名系统,结果一查,发现他在老家根本没有能报考的岗位。“读研读了三年,毕业出来还没我本科时候能报考得多。感觉这书白读了。”王志成不是个例。互联网上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的专业查不到对应岗位,只能竞争不限专业的岗位。今年国考报名,什么专业报考难度最大?记者分析了今年放出的全部 18948 条国考岗位要求,逐一匹配后发现,有两种类型的报考劣势:一种是竞争相对较激烈、可报考岗位相对较少的专业大类,包括土木类等;另一种是竞争相对较温和、但可报考岗位极少的专业大类,包括艺术学理论类、中药学类等。相较而言,财政学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可报考岗位较多,竞争相对较温和,有相对报考优势。近五年国考:竞争比持续攀升,学历门槛提高从近五年的国考报考数据来看,国考的岗位数和招聘总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与之对应的是,报考人数也在上升。平均竞争比从 2020 年的 57.85:1,提升至目前的 71.57:1。五年间竞争程度增加了超两成。温州一学院讲师张老师告诉记者,疫情后的近两三年,学生求稳心态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向往体制内工作。担任大二班主任的她介绍,自己班上的 28名学生中,大部分都表示将来想考公考编:“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好的工作机会相比大城市要少很多,学生有明显的考公考编趋向。”山东大学新闻专业应届研究生李丽丽(化名)也表示,她所在的宿舍四个人,今年大家都报名了国考。“现在就业压力太大了,我也不想去互联网公司疯狂加班。”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要满足报名条件的公务员、事业编岗位,李丽丽都申请了。“我们宿舍都是读新闻的,但大家基本上都突破了原本的择业预期,有报山区岗位的,有报物业的,还有因为报了公安岗位最近开始练体测的。现在的心态就是只要能要我,干什么都行。”不仅如此,近五年来,国考的学历门槛持续提高,其中对大专、本科学历限制明显。记者发现,2020 年至 2022 年国考,都包含专业要求“仅限大专”的岗位,但自 2023 年国考后,大专学历只能报考“大专及以上”“大专或本科”岗位。这意味着,大专学历应聘者需和更高学历者一同竞争。而今年大专生可报考岗位仅为 56 个,较去年减少 106 个。不仅如此,“仅限本科”岗位数量也从去年的 3529 个,降至今年的 2879 个,岗位减少近两成。这意味着,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台竞争的概率更高了。不过,也并非所有应届生都想进入公务员系统。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张博君(化名)没有考公的打算,他希望可以留校工作或者去高薪的企业。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工科出身,不太适应公务员氛围;另一方面,公务员的收入对他吸引力不大。国考招考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年轻一代的心态。上百万“考公考编人”选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寄希望于成功上岸。你也在备战考公考编的路上吗?东方网综合澎湃新闻、国是直通车、新闻坊来源:东方网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