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自设212个二级学科和33个交叉学科,透露什么新动向?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其中,广东21所高校共自设212个二级学科,8所高校共自设33个交叉学科。
早在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二级学科设置办法进行改革,明确学位授予单位可在获得授权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与调整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扩大了高校学科建设的自主权,以构建灵活高效、能适应需求的学科体系。
如今,广东高校自设的二级学科广泛覆盖了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则集中体现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融合趋势。与去年相比,今年广东共新增11个二级学科、5个交叉学科,其中广东财经大学是交叉学科中的新晋高校。
新增11个二级学科和5个交叉学科
名单显示,广东高校目前共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12个,涉及21所高校。
其中,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自主设置二级学科数量并列最多,均为26个学科,比如暨大在“理论经济学”下设“中观经济学”、华师在“心理学”下设“计量心理学”和“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等。
自设超过10个二级学科的高校还有6所,分别是中山大学自设22个、华南农业大学自设20个、广东工业大学自设16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设14个、深圳大学自设13个、广州大学自设10个。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分别自设8个二级学科,广东财经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分别自设7个二级学科,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分别自设6个二级学科,广州医科大学则自设5个,广东药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分别自设4个,广州体育学院自设3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设2个,五邑大学自设1个。
与去年公布的名单相比,今年广东高校共新增11个二级学科。
其中,深圳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下新增二级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新增二级学科“智能系统与智能制造”;广东工业大学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下新增二级学科“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南方科技大学在“地球物理学”下新增二级学科“海洋地球物理学”等。
在交叉学科方面,今年有8所高校入列,共自设33个交叉学科,其中5个为新增学科。
中山大学自设9个交叉学科,包括政治传播学、历史人类学、化学生物学等,数量位居榜首。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紧随其后,分别自设7个、6个交叉学科,其中,暨大的化学生物学以及华师的教师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工程教育学均为今年新增。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今年名单中唯一一所新晋广东高校,广东财经大学新增交叉学科“国家安全研究”,融合了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学等一级学科。
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更加细分化
从学科分布来看,广东高校自设的212个二级学科中,所属学科门类多样,涉及法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整体体现了学科布局方面的广泛需求。
具体来看,自设最多的二级学科是党的建设,共有4所高校开设,其所属一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法学门类;其次是中观经济学、国家金融学、应急管理学,均分别被3所高校列为二级学科。
自设数量达2个的二级学科也不少。环境化学、重症医学、翻译学、公共政策、临床药理学、社会管理、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国别和区域研究、环境化工、制药工程等,均分别被2所高校设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学科建设格局。
高校学科的增设或撤销,往往依据国家需要、市场需求来进行动态调整。此次名单中,观察与二级学科相对应的一级学科分布,也能探得一些信号。
根据统计,“出镜率”最高的一级学科中,前五名是临床医学(12个)、工商管理学(12个)、公共管理学(12个)、外国语言文学(11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个),体现了更多高校倾向于将综合性和应用性学科进行细分化,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能够更好地反哺一级学科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交叉学科趋向于服务新工科建设
交叉学科是近几年的热词,被公认为是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的重要出路。
2021年,“交叉学科”正式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内涵:交叉学科是多个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的新学科,具有不同于现有一级学科范畴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已成为学科、知识发展的新领域。
学科之间怎么融合?观察今年的高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一个趋势值得关注——工科成为最突出的高频门类,几乎每一所入列高校都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比如中山大学自设的交叉学科“智能交通工程”是融合理学和工学,涉及地理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华南农业大学的交叉学科“家居智能设计与工程”是融合艺术学和工学,包括林业工程、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
华南师范大学今年新增3个与教育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基于自身优势学科,密切结合工科领域。其中,“科学教育学”融合了软件工程,“工程教育学”则融合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今年初,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要求高校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
这份自设学科名单,正是集中反映了高校对工科领域交叉融合的重视,更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出的积极行动。
再从原有优势特色学科看,不少高校采取“强强联合”方式,充分利用自身学科特色,融合多个优势学科,迸发新的学科发展活力。
拿暨南大学来说,侨校是其办学特色和基因所在,学校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办学使命。学校融合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新闻传播学、政治学、世界史等优势学科,自设了交叉学科“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以工科和农学见长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则融合化学工程与技术、植物保护、林学等一级学科,交叉成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
教育部已明确,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本次公布的名单对原风景园林学、医学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一级学科及其下设二级学科和依托上述一级学科设置的交叉学科进行了相应调整。之前已按原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入学学生的培养仍按原学科执行。
【文字/制图】南方+记者 姚昱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