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药惠民惠老,万人赶赴“健康集”

  秋日暖阳下,江汉区常青公园内药草香、医师忙、人气旺,近万市民来赶“健康集”。10月20日至21日,“2023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中医惠民惠老行动”顺利举行,为群众就近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让“简便验廉”中医药文化深入市民生活。10月20日至21日,“2023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中医惠民惠老行动”主会场江汉区常青公园内,药草香、医师忙、人气旺,市民闻讯来赶“健康集”。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3日是重阳节,也是第11个中国老年节。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指导,长江日报社、湖北省医院协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灸分会主办,长江健康传播研究院、江汉区常青公园管理中心承办的中医惠民惠老行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拓展中医创新边界、弘扬中医文化,满足基层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20日上午,活动启动现场,“00后”中医新生与“60后”银发“潮团”同台演艺。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年轻学子们带来舞蹈《上玲鼓》,尽显青春朝气;江汉区委老干部局文艺团队表演健身舞与走秀,一展健康风采。舞台两侧,二十余家医疗机构亮“家底”,百余名中医专家展十八般“医技”。在中医药特色产品区,中药茶饮、膏方成为现场“网红”。在相邻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展区及义诊区,市民排着长队体验铜砭刮痧、耳穴压贴、肩颈按摩等服务,“零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同期于武汉三镇举办的三大特色中医药活动同样吸睛。武汉都市圈中医药成果研究转化论坛上,医院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围绕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与成果转化交流经验,助力武汉市都市圈中医药产业乘中医药振兴之东风,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5场中医“重阳讲堂”为三百余名市民讲中医、做科普、送健康。“本草直播间”联播13场在公园里开讲,全网流量超500万人次。应对老龄化,中医药有优势;健康老龄化,中医药有作为。融线下观展、专家直播、健康义诊、专业论坛等活动于一体的“2023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中医惠民惠老行动”,充分利用活动平台,积极发挥中医药机构主阵地作用,深入推动中医药惠民服务走深走实,引导群众用好中医养生保健手段,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厚植文化自信。“大咖”建言中医药传承创新作为“2023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中医惠民惠老行动”重要特色活动之一,10月20日下午,“武汉都市圈中医药成果研究转化论坛”在长江日报演播中心举行。该论坛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医院协会指导,长江日报社、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灸分会、湖北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亚健康研究所主办,长江健康传播研究院承办,旨在搭建集政策解读、学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发展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聚力推动武汉都市圈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发挥医疗机构“孵化器”作用“从临床经验方到医疗机构制剂,再到中药新药,是中药研发的好途径。”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熊微分享该院案例,在临床发现基础上,药师协助临床教授开发出新药芪防肺纤颗粒。“当前,古代经典名方的时代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要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传承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用,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熊微希望芪防肺纤颗粒的案例能给医院中药新药的研发探索出更好的路径。中医药探索“标准化管理”武汉市中医医院“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论坛上,全国第一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义生介绍,他及团队在传承及推广非遗技艺基础上,创新开发出汉派冬病夏治黑膏药,推出汉派膏方标准化管理模式,多次受邀到全国膏方大会上交流。对于“中医药标准化管理”课题,武汉雨之堂中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舟也讲述了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部的探索经验:中医专家开膏方、丸剂时,难以直观预估服药量及时间,为提高标准化水平,该院在小程序及内部系统中加入智能化系统,专家可一目了然地通过系统内提示,比较准确地预估出患者的服用时间,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便捷。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在论坛上,专家纷纷就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临床实践中的传承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呼吁。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灸分会会长刘国庆分享了《药灸的传承与发展》。他提出,目前针刺疗法应用广泛,却“但见针治病,不闻艾绒香”,应积极推进药灸的研究发展与创新,为群众健康提供更多选择。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彭锐分享了《“同源点疗法”在筋伤疼痛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他认为,刺激中枢同源点和外周同源点调养脏腑元气,疏通病变经络,可实现养元通络治疗目的。同时,武汉德年堂中医门诊部主任高坤舞分享了德年堂在中医药糖尿病健康管理领域的经验;武汉弘医堂中医医院黄泽峰主任分享了该院在国医膏方精准治疗脾胃病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武汉诚顺和中医馆朱长江主任则向与会者分享了针法、灸法、罐法、药浴、推拿、鼻嗅、贴敷、熨类等多种形式的中医外治疗法探索。义诊、讲座、展示、直播全方位展示中医药魅力在“世界传统医药日”和重阳佳节到来之际,足足两天的中医药岐黄盛宴为市民带来实打实的健康便利。结合线上直播互动,全方位展示了“汉派”中医药魅力。“在活动中深切感受到武汉市的丰富中医药资源和丰厚中医药文化底蕴。”市民刘先生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医、用足中医。四大展区彰显“汉派”中医药魅力医院增派医护人员“驰援”展示现场秋日暖阳下,江汉区常青公园内药草香、医师忙、人气旺,近万市民来赶“健康集”。在中医药适宜技术集萃展示区,武汉市中医医院展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及多种中药材,不少市民惊呼“长见识”。在中医药适宜技术集萃展示区,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汉口医院、江汉区汉兴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素问中医门诊部等多家医院展示特色中医药服务项目。因为“浮针疗法手法”体验太受热捧,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不得不增派3名医护人员赶来展示现场,以满足群众的体验需求。在中医药特色产品展示区,武汉市第一医院邀请市民品尝小吊梨汤、橘红百合茶等特色中药代茶饮;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端出秋梨膏;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带来中医药保健及文创产品。在中医药特色机构展示区,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武汉弘医堂中医医院、武汉德年堂中医馆、悦年华颐养中心、武汉诚顺和中医馆带来了各自的特色项目。在健康文化展示区,湖北省健康文化促进会的“药食同源”文化展示引来市民拍照记录;长江健康融媒·37度里健康部落为市民提供导诊健康咨询与分享互助,诸多市民主动扫码加入健康部落。两天全天候义诊为市民答疑望闻问切排查健康隐患长江健康融媒·37度里健康部落为市民提供导诊健康咨询与分享互助,诸多市民主动扫码加入健康部落。武汉各大医疗机构中医专家云集,市民踊跃参与义诊,请医生把脉问诊,解决各类健康问题。武汉艾格眼科医院带来检查仪器,免费为市民检查视力及眼底健康状况。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王蔚华提醒家长,可通过敷贴、佩戴香囊等中医药疗法来缓解儿童鼻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市民施行杵针治疗,缓解颈部疼痛;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市民进行铜砭刮痧,改善肩颈经络健康状况;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则带来“八桂韦氏正骨流派技术”,根据市民具体情况施行针对性的手法治疗。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让市民得到正确的健康指导。在武汉市肺科医院义诊展台,呼吸科专家张和武主任和中医科医生刘星排查出3个“假性”慢阻肺患者;另一位市民周奶奶,经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医生问诊,决定到医院排查病因。五场“重阳讲堂”传授健康知识每节课都“被拖堂”重阳讲堂上,学员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做笔记。两天来,面向居民开讲的“重阳讲堂”紧盯常见病和慢性病,为三镇居民送去健康科普。“重阳讲堂”主会场由江汉人才之家协办。20日上午10时,主讲堂江汉人才之家开启首场科普讲座,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医生蔡精灵讲解老年心理健康科普;下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慢性病门诊负责人金秀开讲解《用中医养生远离“三高”》。在武昌区杨园街道欧景苑社区市民讲堂,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副院长谢维主讲《规范防治膝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中医科负责人、徐美副主任医师以颈椎痛为主题,在汉阳区老年大学开讲;全国百佳健康守门人、中国好医生、硚口家庭医生黄莹,在硚口区汉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居民介绍中医养生与慢病防治小妙招,为老人送上中医药健康包。原本计划每场讲堂时长1小时,包括45分钟健康科普、15分钟现场答疑。两天来,每场讲堂都“被拖堂”了:课后,医生被爷爷奶奶们“打围”,深入咨询健康问题,“机会难得,要和医生们多多交流”。13场直播引500万人次打卡点赞5G直播车开到市民身边“联播”养生课传播健康知识是件快乐的事。本草直播间里,武汉儿童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医生张领领(左)笑得很灿烂。20日一早,长江日报5G直播车开进江汉区常青公园,“本草直播间”13场系列养生课在此开讲。颇具科技含量的流动直播间,引来市民驻足观看,他们纷纷拍照留念。围绕食疗药膳话题,多位中医药专家从不同角度为市民提供科普参考。“中药房配酸梅汤、中药茶饮,还需注意搭配禁忌。”首场直播中,同济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石依姗分享了新中式养疗知识。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胡东辉建议市民少吃保健品、多吃应季食物;武汉儿童医院中医妇科张领领医生介绍孕妇止吐、消肿等食疗方;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江波针讲解人参、三七等常见药材的食用注意事项。据了解,两天13场直播吸引全网超过500万人次打卡点赞。(文/王春岚 梅超 余丹夏 王恺凝 胡琼之 江梦晴 摄影/柯志刚 何岸)【编辑:张靖】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