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推动大学英语教育优化调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发布的《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引起广泛关注,有人将中科大撤销英语本科专业与前不久西安交通大学“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学位授予条件”一事相关联,认为两所学校的做法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学不再重视英语教学,英语学科地位下降。 上述两所高校的做法,我们首先应加以区分。中科大撤销英语专业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对学科专业做出的优化调整。今年4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中科大此次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正是优化调整本校学科专业布点之举,不开设英语本科专业,也只是不再招收、培养英语学科专业人才,并非降低对本科生的英语教学要求。而西安交大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毕业、学位授予挂钩,则是一项社会化改革,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参加四六级考试,在考试形式上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选择,这意味着从考试评价的角度转变了大学英语教学思路,摆脱了应试英语的藩篱,回归到英语教学本身。事实上,无论是撤销英语专业,还是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毕业挂钩,两所学校对于英语必修课的设置安排以及相应的学分要求都没有改变。换言之,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英语仍占据重要位置,其在专业学习、社会交往、国际交流、就业升学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仍是客观存在且被广泛认同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撤销英语专业和取消四六级考试与毕业挂钩等看似“弱化”英语地位的做法,并不是对英语教育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着不重视英语教学和学习,反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更好地推动英语教育的理性回归与进步。面对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受到的冲击和影响,高校作为改革的主力军,在回归理性的同时,更要积极关注、加强研究、科学应对。一是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专业化、个性化水平。就大学英语本身而言,须着力构建更加科学、更能满足学生专业化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依据“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通用英语、专业英语、通识教育类英语等不同类型的英语课程,在确保学生掌握大学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使其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专业化英语素养。二是推进高校英语考评制度改革。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中国教育部门设计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但它并不是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方式。高等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对英语考试内容与实施方式进行改革。如在考试内容方面,开发和设计口语、写作、翻译、专门用途英语等单项考试,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专业需要自主选考。在考试实施方面,可单独命题组织学生考试,也可根据学生意愿组织参加全国性标准化考试。三是将英语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创设更好的语言环境。如在硬件上,高校可建设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获取英语学习资源,并在轻松的环境下增加语言信息输入量。在软件上,高校可借助不同的专业特色,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如举办各种英语主题比赛,邀请国外名家开展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打造英语角等,以期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生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