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王青松,携爱人隐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学与其见面后痛哭
2011年,王青松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城市。这些年,他跟自己的妻儿一直居住在山林之中,已经习惯于在山林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当年两个人结婚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生活环境,张梅和王青松先后从自己的单位辞职,过上了彻底的隐居生活。而这一次回到城市,依然是为了孩子。
他们的孩子王小宇已经7岁了,尽管在山上的生活很自在,但他们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因此他们回到城市,让儿子自己选择未来的道路。
在现代社会,隐居实在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决定。要知道,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三年不出门,再出来一时间对于外面的世界都会很迷惘。而王青松自2000年辞去了自己在大学的职务之后,就一直生活中在一个山区。
王青松曾经是北大的一名教师,同时,他对养生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王青松自从在硕士毕业之后,一直在学校教书。1990年,他想要考取学校里的博士生,但尽管他的考试成绩非常优异,单科和总分都是第一名,可学校就是不予录取。王青松并没有放弃继续进修的打算。第二年,他放弃哲学系,转而去考本系也就是法律系的博士生,依然不被录取。
这让王青松很失望,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束缚住了。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王青松觉得自己养生方面的造诣更高,他开始不喜欢城市的生活。
他也曾说过,不是因为两次考取博士失败才会让他产生隐居的想法。但是在张梅看来,即便王青松成功成为博士生,他终究还是会远离人群的,因为他选择隐居并不是因为现实的打击,更多的还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他的内心想要回归山林,离群索居。
1994年。他们将自己的住处搬到了北京和河北交界的地方,4年后,张梅从学校辞职;又2年,也就是2000年,王青松也脱离了学校。
至此之后,又有谁能想到,这个在山里生活的农民,曾经还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呢。
王青松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是河南信阳的机要干部,王青松工作的时候,一天能够把500个电话号码对号入座。也是这段工作经历让王青松可以轻松应对被打的学习和考试。
进入北大后,在同事的提醒下,王青松选择了就读国际政治系的课程。也许是在机要单位的工作经历影响,王青松刚上学就成为“团支书”,在学校里总是有板有眼的,看着非常稳重。
本科毕业以后,王青松考虑到法律系更容易就业,转而去攻读法律系的硕士学位。王青松自幼习武,在大学期间又开始学习庄子的学说,学会了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
1985年,国家迎来“养生热”。这个时候的王青松,对于养生一道已经颇有些研究心得了。
借此机会,他开始在学校教授同学们养生方面的知识,这让王青松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一时间成为学校里的一个“明星”。
当时王青松在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法律系见状,就让王青松开设了一个养生班,前来听课的每个学生都要收取10元的听课费。也正是这个班,让王青松在积累了一笔财富的同时,还认识了自己的妻子。
可以说那段时间的王青松一直都是意气风发的,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成为北大的一位老师。
他们隐居在张梅的老家的村庄的一个山沟里,村子里的人认为王青松夫妻放弃北大的工作跑到农村,就像神经病。但是在他们夫妻看来,这样的生活更容易让他们取得内心的宁静。他们用自己的积蓄把山沟里2500亩的土地租赁了50年。
对于王青松来说,这里的生活是没有污染的。唯二的污染就是偶尔会飞来的飞机和出现在这里的外来者。王青松也曾经说过,这十来年的隐居时间,他们感受到了单纯的体力劳动的简单和快乐。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青松的一个富豪同学知道了他的事情,不远万里找到了他。看到了他的情况,不禁哭了出来,还表示不论花多少钱都要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在王青松的心里,他享受自己的生活,但是随着他儿子渐渐长大,他开始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并不愿意自己简单粗暴的就决定孩子的未来。
他看见自己的儿子王小宇对外来的人很好奇,对于那些高科技产品也有好奇心。他也意识到该让孩子决定自己的未来。
而隐居的这些年,他们的花费并不低,且没有太多的收入,因此他也希望接触社会,推销自己无污染的农产品。
出山之后的王青松,深深感觉到网络的神奇。他将自己的同学作为重回现实世界的入口,并发下豪言,扬言三年就要适应社会。
不过对于王青松来说,这一次出山还是为了自己的隐居做准备。也许对于他来说,会更加享受山上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