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中国父母收养一外国弃婴,23年后他成为中国顶级科学家
前言
知恩图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故事,一对美国夫妇的儿子拥有一对中国父母,从此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也完美的塑造了一颗中国心。他是“中国人”,有着一颗毋庸置疑的中国心,他就是李忆祖。
01
对于自己特殊的身世,李忆祖从不避讳,他曾经听养母说过,他出生于天津一家教会医院,父母都是美国人,但由于当时日军侵华,多数外国人为了保命不得不离开中国,亲生父母在丢弃他后便离开了。
回忆起养母的话,李忆祖并没有多大的悲痛和不平,因为这些早已被养父母视如己出的关心呵护抚平了。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童年是快乐的,家中兄弟姐妹和睦温馨,父母恩爱十分幸福。养父为他取名“忆祖”二字,便是希望他今后不要忘记这片曾经养育了他的土地。长大后的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用一生报效国家,报效栽培养育自己的土地——中国。
1961年,他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矿专业毕业,被分配在了北京。当时,国家号召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去奋斗,带着满腔热情的他与许多青年学生一样响应国家号召,去填补艰苦地区地质的空白,20岁的他两次向上打报告,坚决要求去当时落后的新疆工作。正如《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中说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着养育自己的中国大地。
02
养父早逝,养母独自抚养他长大,得知这一消息非常不愿意,但想着自己一直教导儿子要冻死迎风站,她最终还是同意儿子前往新疆。她舍不得儿子离开,但也并不想儿子担心,儿子走后,她终究还是大病了一场,但为了让儿子走的安心,她将自己的病情隐瞒了下来。直到多年后听旁人说起,李忆祖才知道。
这一走,就是一辈子。刚到新疆,他被分配到了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156煤田地质队,他是工程师,但一点都没有工程师的架子,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和普通工人一起干,从不因自己的身份而懈怠。
03
20多年中,他跑遍了新疆的天南地北,领会到了《使至塞上》中王维描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风景,还曾与同事到海拔五千多米的阿里地区普查煤矿。他说,野外工作十分辛苦且危险。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正是因为他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闯劲儿,成功将新疆的煤矿资料全部搜集到位。
1998年,退休后的他依然不停歇,开始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这一次他没有站在煤矿的土壤上,站在了三尺讲台上,他要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下一代,让他们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他提着录像机,自制讲学道具到学校,辗转南北疆,为人授课。
一摞摞科普书籍,400多盘录像带摆满了整个书架,这些都是他在网上和电视中收录到的宝贵资料。17年的讲课生涯,他一共讲课795场,超过37万人听过他的课。虽说是学地质出生,但他的讲课内容可不单单只仅限于此,他所授课内容涵盖20多个课题,堪称全能教师,也更是扎根在新疆的中国地质界泰斗。
结语
金发碧眼,深邃的瞳孔,高挺的鼻梁,一幅典型的是西方面孔,但是却长了一颗中国心,更有一份中国情。每当旁人叫他老外,他都斩钉截铁的说“我是中国人”。他用一生在回报这个养育他的土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23年前,被亲生父母抛弃,是宽容的中国土地,慈爱的中国父母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他也无愧旁人对他的付出,成为了我国扎根新疆的中国地质界泰斗。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