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33年教育路 让学校成为师生可以安放身心的精神家园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1996年,成都教育,一个大胆的创新行动——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成都一中和树德中学牵手,揭开了成都市第一所改制学校——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办学序幕。

1997年,易永伦来到这所机制一新的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这一干就是24年,完整的陪着树德实验走到今天。

2013年,她担任树德实验中学校长。带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25年来,在改革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树德实验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学校的成功,成就了2万多名树德实验学子,成就了300余名树德实验教师,也成就了易永伦。

时间的沉淀,淬炼出树德实验的魂与根。“树德实验应该是一所宽严皆有为、张弛均有度的学校,是一所可以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和批判思维的学校,是一所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选择和运动项目的学校,是一所培养慈悲情怀的充满善意的学校……” 2016年树德实验20周年之际,易永伦曾这样描绘树德实验的未来,如今,树德实验人也一步步脚踏实地向着这个目标走着。

感激中学老师 狮子山岁月深刻影响着我

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易永伦依然心潮澎湃。中学时代的班主任老师,在四川师范大学的岁月,一直是她记忆深处的珍宝。

“他历史知识渊博,文学功底深厚,最宝贵的是他一身正气、满腔激情和爱国情怀。”易永伦现在还深深记得自己的中学老师,在课堂上教大家唱《黄河大合唱》,他不仅亲自教唱指挥,还请来了隔壁班的语文老师领唱。他爱着自己的学生,连批评也带着暖意。有一次,易永伦上晚自习时和同桌说小话,被老师看在眼里,“但是当他走近我的时候,却不经意地拿起我的笔记本,当着全班表扬我笔记整理的能力,这份羞愧和感激,成了我学习最好的动力。”

17岁,以全县排名前茅的高考成绩,易永伦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84级。“一进教室就龙飞凤舞写诗歌的老师,课上即席唱和的激情奔放,课下嘻哈自在的恬然自得,激扬文字的纵横肆恣,甚至追求爱情的婉转多情……都不断锻造着川师人的骨血” 她动情地说。

直到现在,从易永伦每次全校大会的演讲稿、随笔、诗歌、甚至偶尔填的词中,都能隐隐看出中文系人特有的浪漫、敏锐、温情与真挚。

树德实验A计划 成都的"第56号教室"

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易永伦用了一句富有诗意的句子形容:一所好学校应该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淳善;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淡定从容;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悦纳宽厚。

她认为,一所有温度的学校,不一定很华丽,但一定很温暖,散发着浓郁的母爱气息。

什么是名校气度?她悦纳每一个孩子。“第56号教室”,是易永伦的心之千千结。

易永伦坦言,名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不断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树德实验也正因为其“精益求精、创新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成绩,更因为其“温润朴实、和谐上进”濡染了树德实验人的秉性气质。

她并不讳言,名校里也有学困生,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为了帮助他们夯实基础,顺利毕业或升入高中,2020年寒假后,树德实验部分学困生“A计划”开始实施。这是一个老师“抱着教”的重组班:由擅长做心理工作的名师担任班主任,带领一个攻坚团队,本着“让树德实验留给你温暖记忆”的初心,全员全程和孩子学习生活在一起:教室里学生在老师就在,基础知识点一个一个过手,老师们用各种方式激励孩子,连易校长出差回来也会给他们带小礼物,大家戏称这个班成了“团宠”。今年中考,A计划班级孩子们用语文平均分95分,20余人数学超过100分等成绩回报了自己的老师。

“不放弃不抛弃,这就是树德实验的温度。”他们让所有人明白: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人生词典里,永远有爱有温暖的树德实验精神。

“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在易永伦看来,一个学校,不仅对那些阳光上进的孩子报以激励,也要对怯懦胆小的孩子报以赏识,更要对那些顽劣无知的孩子报以呵护。只有这样,孩子在她的怀抱里才能自由舒展、茁壮成长,学校才能成为他们成长的真正乐园。

学校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因先天原因,三年来,不管集会还是上下课,他都不会规矩地坐好,随时想走就走,想说就说。因为担心中考时他管不好自己,校长和老师们都做过这样的事情——“每场考试前,我们会抱着他反复叮嘱,不要离开座位,不要作弊……”两天五场考试他真的做到了。每场考试结束,他出来第一件事就是飞奔到老师那里,郑重地说:我没有作弊,我没有作弊。

“我们相信,孩子会从你的一言一行里感受到爱的力量。”

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一所有内涵的学校,让研究成为教育的主阵地,让课堂成为师生的能量场,让阅读成为修身的好习惯,让运动成为终身的健康卡。基于这样的价值观,学校为孩子们举行艺术节、体育节、成长节等体验活动,为师生们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些与课堂教学共同组成了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和生命样态,这是一种无法量化、无法取代的精神气质——用易永伦的话来说:给师生一个积极人生的“场”。

由2000多名学生组成“家国心”字样演绎家国情怀;用喊楼壮行或辩论演讲演绎青春奋进的仪式感;用释放压力的冥想,坚持写感恩日记的积极心理实践培育健康心理;用全员参与的SDBA篮球联赛、“阅读荟”、“合唱团”、“美术社”、“舞蹈团”……为师生提供明亮的舞台,激发上进的力量。

“一所有内涵的学校,她不一定很鲜艳,但一定淡定从容,充满了书生气息。”易永伦说,一所学校,她应该是师生可以安放身心的精神家园。

润物细无声 从每一篇校长讲话开始

“不少学生跟我说,他们经常从校长讲话里得到人生启示”。

在树德实验,易永伦的校长讲话稿全部是她自己字斟句酌,真情告白。她的文字善讲故事、娓娓道来,又高屋建瓴、引人深思。有时满含深情、温言细语,有时慷慨陈辞、昂扬激越。文明礼仪周,她以德国人的规则意识引入《让规则看守家园》;近视防控月,她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佐证《爱眼护眼 从我做起》;科技节开幕式,她以中国发射人造卫星为例,《开启智慧 创造精彩》……

“一个小女孩的戒指不小心掉进了人工海里,迪士尼为了帮助女孩,动员32名潜水员,终于在庞大的人工海里找到了戒指……迪士尼保护的,正是孩子的童心,让孩子在温柔的地方遇见温柔的人。”儿童节,易永伦用了迪士尼乐园帮助小女孩寻找戒指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不仅要用成长的热情去拥抱青春,更要用童心一样的真诚去面对自己的未来。只有能真正走进孩子心灵的人,才会赢得孩子,并领着他们走向最美。

易永伦把她写的30多篇演讲稿,20多篇听评课记录,还有她写的散文,写的中高考下水作文,写的教育感悟等编辑成了两本书,郑重的送给年轻的老师阅读,她说,“传承,是我的责任。”

我更看重孩子35岁后的发展

今天的教育,老师尽心尽职教授着各种知识,学生们全心全意学习着各种知识,然而他们现在的所学是否能够应对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

一流的学校一定要有一流的成绩,但是只有一流的成绩,绝不是一流的学校。“高分数不是名校的唯一追求,让学生血液里融入家国情怀,品格中锻造出责任担当、修为里滋养韧性和谐,才是未来社会进步发展最需要的品质。”

“我是一个不太爱谈分数的人。”她总是在各种场合,以自己或他人的切身经历告诫家长重视孩子全面成长:“他们关注孩子的排名,我关注挫折教育和生涯教育,我们的分歧正是今天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 也因此,她引进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和师生们一做就是五年;她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家校共育”课程,“家长观念改变了,家庭教育科学了,我们的孩子才有最好的成长。”易永伦坚信。

“教育的成功与否,至少要看到孩子的35岁,甚至更长远。”“好在我身边有很多当年自由成长的学霸们30岁后带给我们的惊喜,让我一直有一份坚持:自然成长,自由成长。”在她看来,“学校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渴求,激发他们找到自我教育之路。”

出走半生,归来仍然是少年

一个教育人的活法是怎么样的?

是淡泊而宁静,深情而真挚;是对热爱的一切全力以赴;是世事洞穿后,依然天真不泯。是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一份通透洞察;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一份执着坚定。

17岁从重庆到成都求学,与教育结缘33年,走过半生的易永伦,如今淡然超脱。她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退休后到乡村去办一所纯粹的学校,让孩子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中,自由而丰盈地成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