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丈夫结婚36年在一起4年,因为婚姻不幸竟与鲁迅结下半生缘

每一个交替中的时代随着新思想开始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时,一段段故事也就演绎成了时代的背景,也变成了时代的特色,就像是一个个标志一样写在每一个名人的身后。那个水深火热又推陈出新的民国便是这样的,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矛盾就是它的标志。
包办婚姻下的男女,但凡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都选择与妻子离婚,或是像鲁迅那样保留着妻子的名分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也难怪胡适在文中写着,洋学生抛弃包办妻子几成时尚,呜呼哀哉。

不只是男子,接受了新思想的女子同样有着挣脱旧时代婚姻的束缚,选择自由恋爱,去追寻自己要的幸福。但是已然踏入包办婚姻的女子又是如何去接受这个不想要的开端,和不想要的结局。苏雪林的故事或许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共同遭遇。
苏雪林生于1897年,祖籍安徽,她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才子苏辙的后代,她还是与冰心、冯沅君、凌叔华、丁玲并称“五大才女”的名作家。
自幼便喜爱读书苏雪林却因为家庭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从童年到少年时代的苏雪林只是接受了断断续续的教育,但是她并未因此而放弃学习。

后来苏雪林为了能够说服家里人让她去上学,不得不也用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才得到父母的怜惜,让她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新文化的浪潮风起云涌,苏雪林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了应该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未来,她偷偷的报考法国里昂大学,甚至在临行前一天才告知母亲。
但是苏雪林的法国留学并不顺利,不仅遭受着水土不服的折磨,思想上也受着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的冲击,家中父亲病重之后,多次写信催她回家结婚,与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结婚。她想要挣脱,可是世俗的束缚让她左右为难。
父亲过世之后,她回到家中,为了不让伤心欲绝的母亲再受到打击,她也就被迫的答应了这段婚姻,男方也是一个有修养有文化的青年,叫做张宝龄。

两人的文化水平相差不大,但是文理的差别让两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有明显的差异,文学家所有的浪漫对于直男来说都是平平淡淡,两人的信件来往也是鸡同鸭讲,两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虽三观不合,然而张宝龄也曾感动过苏雪林,母亲病倒之后,张宝龄日日的塌前服侍,一度感动了苏雪林,也因为这次感动,两人也曾甜蜜的度过四年,然而生活的本质让这段感动变得越来越淡,两人也就走着走着就散了。

苏雪林将这段甜蜜写成了书《绿天》,也因此结缘鲁迅。她前期的作品中对鲁迅赞不绝口,也以鲁迅为她改稿为荣。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在鲁迅过世之后,苏雪林却走上了“反鲁”的道路 。让人感到意外。
在苏雪林性格里的柔软和妥协,才让她被拖进这段不美满的婚姻。而鲁迅的婚姻态度可能触碰到了她的逆鳞,她可能讨厌鲁迅婚外再找女人,也讨厌自己没有勇气去找自己要的爱情。
参考文献:
《苏雪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