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最多的县:共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长,一万名教授

《晏子春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不同地区的民众有着不同的文化与风俗习惯,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有关。上至不同国家,下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有机会孕育出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甚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口头语言。生活环境的差异化对当地民众的影响同样也是非常深远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学术排名靠前的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风相对较好,因此在这所学校里面的学生大多都会刻苦学习,这便是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塑造及影响。

在我国古籍《太子少傅箴》当中作者傅玄就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自从提出之后,一直到了今天都不算过时,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了环境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心智能够产生的影响。就算有人坚定自己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少数,绝大多数普通人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应当选择一个更加积极的成长环境。


比如说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有属于该国的独特国情,有着利于某一产业发展的土壤。我们提到世界上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可能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美国,但在汽车工业领域,德国和日本就要远远强于美国,我们在街道上看到的汽车,也大多数都是德系车或是日系车,美国的车辆则相对较少,这便是环境带来的影响。相反如果提及高科技领域,那么美国就要强于德国和日本,这同样也是美国的独特环境带来的结果。

如果将范畴缩小到一个国家领域,那么不同地区同样有着不同的环境,可以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说上个世纪的美国,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硅谷,高端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但如果单纯比拼汽车领域,那么位于密歇根州的底特律绝对要强于硅谷不少。由此可见就算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重心,而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则会让这一地区的优势产业不断获得发展,进而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中国院士最多的县:从建国至今共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长,一万名教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之都,它便是我国江苏省宜兴市。宜兴是我国的一个县级市,暂时由无锡市代管,也是中国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县级市之一。在这个面积不算太大的县级市里面,走出了很多学术界的权威人士,他们在这里降生,并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物,并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无论是近现代,还是我国古代,都有很多名人诞生于此。

比如说清华大学的校长蒋南翔、南京大学的校长潘菽、参与创建了浙江大学的李寿恒、台湾大学的校长虞兆中,他们毫无例外都是宜兴人。如果单纯一个两个是宜兴人还好理解,但在学术界这么多人都在这里出生,让宜兴想不出名都难。除了学术界以外,文艺界里面的很多高人也同样是宜兴人,比如说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等等,他们在艺术界拥有很大的成就,而且他们还都是宜兴人。


在科研界,宜兴同样走出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说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绍熙和史绍华,上面的大学校长蒋南翔和虞兆中,也都在科研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县城,被世人誉为“教授之乡”,这与当地的人文环境难道没有丝毫联系吗?

对于这一情况的出现,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解释。比如说中国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风水地势学说,无论是达官显贵挑选墓葬,还是为自己修建宅邸,总会找上几个知名的风水先生,请他们看看风水,也就是说如果是我国古代社会,那么宜兴就会被人称作是风水宝地,能够凝聚灵气。

这类说法在我国古代非常普遍,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古代的这套说辞,但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宜兴的整体地理位置确实非常不错,不仅环山绕水,而且还背靠太湖,无论是风水气在这里都非常通畅,在我国古代的风水之学当中这里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风水宝地的名号。


但我们不可能单纯的将原因归结于此,毕竟现在我们更加重视科学,无论什么现象的出现,我们总是会试图用科学来解释其中的谜团,宜兴为什么能够出现这么多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就需要从这里的人文环境入手。作为中国院士最多的县,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的学术氛围一定相当浓厚,至少教育水平是不会差的,否则也不可能培养出来这么优秀的人。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在中国古代,宜兴一共走出了四名状元,出现了十位宰相,更是有着近四百名进士。有些人可能会对这样一个数字不以为然,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宜兴不过是一个建国后的县级市,整体面积还不到2000平方千米,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就能够出现这么多人才,可以证明当地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发达的。


等到近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主席台上坐着的十个人里面就有四名宜兴人,从古至今宜兴都具备了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让这里的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让当地的学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就具备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可能。

除了教育水平以外,人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同样非常重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少是在50年前,还有很多地区的民众认为上学无用,他们生下孩子之后,对子女的学业并不上心,这就导致了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落后,出现人才的概率大大减少。从统计资料当中也能够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众整体学历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几十年前可能一个高中生就是当地的高知识分子,但现如今本科学历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但宜兴从古至今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为发达,民众对知识的认可程度高,这也就让当地的整体学历水平要高上其他地区一截,这就给当地带来了很明显的优势。


宜兴共走出26位院士,百位高校校长,一万名教授,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宜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时代的不断积累,学术氛围的凝聚过程,甚至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开始,这也就让宜兴能够在这一方面取得领先地位,我们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应当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信心,在自己家乡的优势领域创造出成绩。

宜兴作为中国的“教授之乡”,现阶段要做的就是继续扩大这一人才优势,让当地的学子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中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才能够让宜兴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学术氛围的发展,让中国的有才之士越来越多,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太子少傅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