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那个嫁给美国老头的“北大才女”田晓菲,现如今怎么样了

22年前,那个嫁给美国老头的“北大才女”田晓菲,现如今怎么样了?
年仅四岁就能写诗歌并发表在日报上,十三岁被北大破格录取,二十七岁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博士毕业生,却
在二十八岁的时候选择嫁给了五十三岁的美国老头。
这位天才般的文学大家经历过什么?又是什么让她挣脱世俗的眼光,正视自己心中所选。
幼儿时期
四岁就能作诗
1970年十月,随着雪花一同落地的田晓菲在哈尔滨呱呱坠地。之后,随着父母在天津生活。
她的父母皆为高知分子,母亲是人民教师,父亲是一位诗人。
在他们的家里,常常会举办一些诗词会,一些天津诗人们聚在一起畅聊诗词。
受父母影响,田晓菲从小就对诗词耳濡目染,也造就了田晓菲在其他孩童牙牙学语的年龄,她已经写出了诗歌。
田晓菲在《天津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诗歌,被各界诗人们看到后,纷纷称赞叫好。
在那之后,田晓菲经常会写出一些她脑袋瓜里灵光乍现时会出现的小诗。经过日积月累的创作,年纪小小的田晓菲陆陆续续出版了五本自己的诗集
。也因诗歌结识她的忘年之交。
2.忘年之交——诗人柳溪
柳溪是天津老一辈的作家,她与田晓菲的父亲是在一起工作的。
当她第一次在《天津日报》上看到了田晓菲发表的诗歌后,被这娟秀,清新的诗歌吸引住。
于是柳溪通过她的父亲见到了当时年仅四岁的田晓菲。
田晓菲和柳溪一起谈论着诗词,柳溪对眼前这位小姑娘很是惊喜。
她们二人虽然年龄上相差甚远,但田晓菲那与生俱来的诗词天赋和对诗词的独特见解和自己一拍即合。
田晓菲虽然叫着柳溪为:“阿姨”,但她们二人更像是忘年之交。
之后,田晓菲按部就班地在学校里上课。在田晓菲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她创作的诗歌频频获奖,使得她名声大噪。
我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向田晓菲抛出了橄榄枝。
还在就读于初中的田晓菲却收到了来自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要知道,北大可是莘莘学子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多年来中有多少的学生为了能进这所学校刻苦钻研,埋头苦学。
在那里就学,不仅说明田晓菲的学习能力充足,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堪比神童。
破格被录取北大
结识挚友海子
田晓菲在结束初中的课程后,直接进入北大。成为了北大最年轻的在校本科生。在这里,田晓菲遇见了此生的挚友,那
位写出“不负韶华,以梦为马”的查海生,也就是诗人海子。和她一样,她们二人都是以“神童”的名声进入大学校园。
当时,海子是中国人民大学里的任教老师,二人也是因诗歌结缘。她们在一起探讨诗篇。田晓菲在稚嫩的年纪里,充满着对未来的迷茫。虽然田晓菲知道自己有着不平凡的智慧和才能,
但在这个全国最高学府里,有着各种各样才华横溢的人才,致使这个仅有十三岁的女孩第一次对未来充斥着困惑。
但海子的出现,像是一束光,照射在田晓菲的身上。在海子那里,她能够再次坚定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赋予田晓菲新的能量去面对未来。
海子还曾对田晓菲说过:“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2.《十三岁的寄遇》
在海子的激励下,田晓菲迎来了北京大学九十周年的校庆。田
晓菲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学校礼献了一首诗《十三岁的寄遇》,十三岁的她正是踏入北京大学的第一年。
这篇诗歌充满着田晓菲对北大深厚的感情,这是她少女时期最美好的回忆。
她在诗里写道“
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在北大,她生活得很充实,并且热爱这个地方。但已经大三的她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北大,但现如今她依旧热爱在北大的每一瞬间。
直到1989年,海子卧轨而去,前往了他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世界。
这件事情对田晓菲的打击很大,让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听到消息的田晓菲一度不相信这个事实。那个曾经鼓励她的人竟然自己结束了这短暂的一生。
以至于在海子离开后的两年内,田晓菲都再没有写过诗。
与此同时,田晓菲在北大毕业了,她决定前往美国继续研究文学。
田晓菲先是在1991年拿到了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后又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文学博士课程。
前往美国继续深造
秋水所遇即所安
二十岁的田晓菲在哈佛学习文学的时候,知道她的导师是哈佛文学系系主任斯蒂芬·欧文。有意思的是,田晓菲的笔名为宇文秋水,而她的这位导师的中文名是宇文所安。
正所谓“香之所遇,心之所安。”谁也不曾想到,田晓菲这一去就成了别国的媳妇,还是嫁给了一个大她二十多岁的洋大叔。
宇文所安少年时期接触到了中国文学,十分着迷并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唐诗宋词。
当他已经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时,遇见了她的中国学生田晓菲一路从师生关系发展为了人生伴侣。
刚刚到哈佛的田晓菲见过自己的导师宇文所安后,不由得惊叹他那一口流利的中文。
在日常的课题研究中,她们常常共同探讨唐诗,从李白到白居易,一路沿着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诗人的诗词沉浸于文学的海洋中。
两人互相欣赏,但此时的田晓菲和宇文所安还是师生关系。他们互相尊重,因为他们同样都是有着爱诗的灵魂,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诗歌文学。
在成长的路上,田晓菲也一直去思考人生的价值,并不断地沉淀自己,然后开始一趟新的征程。
到1998年,田晓菲成功拿到了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她们毕业学子们和导师宇文所安一同组织了一场旅游。
到达旅游的山脚下,她们在那里游玩。
这时,她的导师宇文所安单独邀请田晓菲一起上山看看。已经毕业的田晓菲心中也没有什么顾及,一口答应了宇文所安的盛情邀请。其
实,田晓菲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下,对她的导师早已暗生情愫,可碍于她们还只是师生关系。
2.大胆追爱,踏入婚姻
虽说二人常常一起单独畅聊理想,也只能算得上伯牙和子期,难得一遇的知音。可现在她已经毕业了也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可以大胆遵从内心的想法。
到了山上,宇文所安迎着微光,向田晓菲求婚,并对田晓菲说:“爱坚如磐石,情比金坚。”
田晓菲听了这话十分的感动,在国外开放的爱情观中像宇文所安如此专一的深情,很是打动田晓菲。
经过一番思考,田晓菲答应了宇文所安的求婚,成为了未来的人生伴侣。田晓菲的父母起初很难接受女儿的决定,在田晓菲一番的细心劝导下,最终还是松了口。
还因此,田晓菲加入了美国国籍。我们的北大神童就这样变成了“美国人”。
就这样,二十八岁的田晓菲嫁给了五十三岁的宇文所安。很多人不理解田晓菲的选择,为何要去嫁给一个远在他国的老头。
放在我们国内,多少优秀的青年才俊不能选择?
可毕竟是田晓菲自己的选择。而且就现状来看,田晓菲过得很幸福,她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大胆追爱。
事实证明,爱情不分年龄限制,也不分国界。
田晓菲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并没有忘本。即使她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她也经常和宇文所安携手来国内开展座谈会,
并教育国内学子们要是始终保持着一个对文学纯粹的热爱之心。
在爱情面前,有人唯唯诺诺,最终曲终人散;也有人放弃心中所选,从此心动便无;也有人打破常规,大胆追爱,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田晓菲因爱情疯狂了一次,遇到了与她心灵契合的人。她是幸福的。
作者:历史老炮·杨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