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数学天才陈杲,回国任教,以中科大教授之名破解出世界难题
“天赋是有一点,背后是很大的努力。”陈杲26岁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的特任教授,成为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妥妥的“同届大神”,“别人家的孩子”。
天才少年
陈杲出生于温州瑞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陈钱林是学校校长,母亲则是一名老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长大的孩子很难学习不好,而陈杲的父母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并且方法得当。
陈杲自幼成绩优异,尤其是在数学方面的表现更是惊人。在陈杲三岁的时候,他就首次表现出了自己对数字的喜爱,他喜欢用火柴棒摆放成数字模样,然后练习加减法,自己一个人学的不亦乐乎。
身为父亲的陈钱林也发现了儿子对数字的敏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陈钱林并没有特别急于培养他的数学能力,而是侧重培养他整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他相信,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只要拥有了正确且良好的学习能力,那么好成绩的取得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陈钱林并不急于拔苗助长,他将陈杲的教育战线拉长,从小学到高中,陈杲都以半学校半在家自学的方式学习,即便离开了学校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他依旧能够规律且自主的学习。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陈杲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陈杲上初中的时候只有十岁,身边的同龄人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因为他是跳级生,学校的老师对陈杲都特殊培养,但陈杲却因为自学能力突出,并不需要全天待在学校听老师的课。
所以他就上午到学校学习语文和英语,下午回家自学理科知识,当时学校有专门开展数学的培优班,陈杲并没有参加过,但是他的成绩却一直反超其他学生,常年稳居学校第一。
2006年,12岁的陈杲获得了全国奥数竞赛一等奖,当其他同龄人刚要小升初的时候,他再次超前,在瑞安中学开始了他的高中生涯。
数学奇才
进入高中的陈杲依旧坚持半自学状态,学校为了让他的个性化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允许他不用完成常规的作业,因为那些常规作业的难度对陈杲来说太低了些,与其做那些作业还不如留更多的时间去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这样也更有利于陈杲未来的学习。
2008年,14岁的陈杲刚读完高二就提前参加了高考,他当年的数学考出了137分的高分,总成绩更是高出全国重点线84分,陈杲也因此被中科大少年班破格录取。
进入大学之后的陈杲,开始专心将自己的精力投放到了数学的学习上来,这期间他的父亲想让陈杲读物理或者经济学专业,陈杲却始终坚持自己最爱的数学。
2012年,大学毕业的陈杲凭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录取,并获得了攻读数学博士的全额奖学金,他当时的老师陈秀雄教授是微分几何世界最高奖维布伦奖的得主。
也就是因为当初陈杲的坚持,才得以让这样一个数学奇才不至于流失,陈杲在读博士期间,导师陈秀雄引导他去研究微分几何,也就是在老师的指引之下,陈杲开始着重于世界级的数学难题上。
2015年,陈杲和导师合作,解决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问题。2019年,陈杲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的职位,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工作的同时依旧坚持和导师在一起研究数学问题。
再后来,在国外读完博士后的陈杲,并没有选择留在国外,因为他的未来规划一直都在中国,他希望把自己更多的科研成果留在国内。
2020年1月,陈杲回国后,选择回到他的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之后他正式入职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工作之后的陈杲坚持和全国的数学大咖们继续探讨问题,学习丝毫不曾落下。
成功出圈
实际上,陈杲虽然优秀,但是真正让他出圈,被公众广为人知的是原因不单单是这些,而是他攻克了数学领域的“世界难题”,也即“引力瞬子”问题。
陈杲将解题理念写入了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当中,这篇论文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在线发表,而论文一经发表就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劳森等人第一时间引用,这一创举引发国际数学界关注。
这个问题是霍金为物理界的大一统模型而提出的数学问题,在整个数学界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是世界级别的数学难题。陈杲的事迹传扬开来,网友这才知道了这位“数学天才”的故事,陈杲也因此迅速走红,成为大众关注并热议的对象。
天才背后
陈杲走红之后,各界人士纷纷猜测他生工背后的原因,不少家长更是好奇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陈钱林一直深耕教育工作,从师范学校毕业,当过老师、校长,从瑞安到温州、杭州、广州,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实践。
首先,陈钱林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他的教育核心是让孩子学会自律、自学、自立。让孩子自己尝试和实践,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孩子会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这些习惯就是持续学习的基础。陈杲从小学便开始半自学模式正是应验了自律的重要性。
同时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有学习的自信。陈钱林就是在发现了陈杲对数学的天赋和兴趣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发掘他在数学方面的潜能,在增强他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他排除外界不必要因素的干扰,也就是并非全部科目一把抓,陈杲对一些不重要的科目有的放矢,腾出更多时间在自己的兴趣学科上。
再就是让孩子树立目标,有一个明确的动力。陈杲自幼在父亲的引导之下,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也因此一直贯彻这个理念,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
如今的陈杲依旧坚持最初的理想,他在国外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工作,按照他最初的信念回到祖国的科研前线,用自己的力量替国家的数学领域增砖添瓦。
所以说,一个人的学习是离不开天赋的,但更重要的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持之以恒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