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弟:未来教育在当下有几点尴尬
精彩导读
学校本应在不断的演变之中,一种形态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选择,未来处在不确定之中。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创造未来教育的可能。
赵国弟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以下为赵国弟校长的演讲内容,内容有删减:
未来教育是基于对过去教育的预测,它涉及到很多内容,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等一系列都会发生很大的变革。
特别是学校的教育形态,怎样做到随处可学?这涉及到学校的运行机制以及对人的整体关注。比如对人的健康关注,可以从饮食、锻炼、家庭情况和体检情况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方式。
这些可以称做学校的重构,这当中有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未来学校一定是基于信息化或者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范畴,而智能会是比较高的介入;
第二个特征,学生的教育是社会化、个别化相互融合;
第三个特征,确定性的知识,以及确定性的程序性技能,是可以被替代的;
第四个特征,可以实现一人一方案的教育想法。
这些变化产生以后,对教师来讲,基本知识教授和程序性的技能被机器替代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能力的发现者,是学生人生价值的引领者,是学生情感变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呵护者。
今天很多孩子都出现心理问题,而且比例越来越高。老师跟学生陪伴时间比较少,更多是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当大量的机械性工作被机器替代,那老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
同时,未来教师主体意义更加丰富,众多的学习资源也将会被引入到学校。
未来教育在当下的尴尬
未来教育在当下有点尴尬,有几点:
第一,不对称性。信息技术引入学校很长时间的,我1992年就把多媒体引入到学校中,当时价格很贵。但几十年过去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真正影响不大,但是投入巨大。今天改变了多少呢?有点改变,但是信息技术财物的投入与应用效益间极度不符。
第二,不确定性。为什么学生的改变不大呢?一个是发展的时机还没有到快速发展期。同时,学习太复杂。学科的逻辑,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逻辑。学生在同样环境下,学习路径提高的风险发现很有意思,学习能力差的总循环爬一个台阶,学习能力强一下上去了,各个人的模型都不一样,这种模型确实很难建立。
第三,负面影响。使用智能工具者的价值取向偏差,可能成为学生灾难。
第四,欠灵活。长期以来教育面临的体制机制的封闭僵化。
主动拥抱未来教育
“一个鸡蛋被外面打破是食品,里面打破才能获得重生。”我们要主动拥抱未来教育。
建立与拥戴未来“不确定”观。学校本应在不断的演变之中,一种形态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选择,未来处在不确定之中。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创造未来教育的可能。
主动接招技术层面的爆炸式创新。信息化、人工智能已经来到学习,而且现在企业是大量的投入。这些技术的爆炸式出现,我们学校和教师都要主动迎接、勇于去学习,并在学习中优化。如果教育者不去主动对接的话,肯定是很可怕的。在这个当中,对接什么呢?比如说语音识别,可以帮助老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识别读音、语言的正确性,这都可以。像图像识别技术,现在用得最多的是解题。
我对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有这么几个观点:第一,克服困难,还要主动拥抱;第二,既不要怕它,又要谨慎地对待;第三,允许智能教育和“传统”教育并存,而不是非此即彼,在并存中逐步转化。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但这决不是决定因素。
因此,需要我们教育人开阔胸怀,兼容并蓄,才能真正拥抱未来教育。
▼ 更多精彩,尽在白丁智库 ▼
白丁智库,解决实际问题!
产教云
支持人类终身学习的公有链
年会抢先看
① 重磅丨首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颁奖典礼11月举办!申报通道已开启
白丁会客厅
精选原创
陆云泉:教育3.0,让“学习”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国家督学张力:面向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开启新征程王晓燕:“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刘希娅:这才是学校最真实的教育质量体现陈如平:未来教育的价值离不开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