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新高等教育体系

  高中改名为高级预备学校,大学和学院去掉职业二字,以该校所学科专业特色词命名。因为所有受教育的人本质上都是为了从事工作(就业),只是职业分工不同,所以就没必要强调职业一说,所有大学其实都是职业大学,不要人为制造社会焦虑。

  大学继续教育主要是科研和高精尖技术理论学习。学院继续教育主要是应用技能和生产操作,所设专业分类更细致和丰富。

  建立健全覆盖所有高校的学科专业水平等级评价体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校,学生(家长)企业多方,定期对具体高校学科专业教育水平科研水平和成效进行定期考核评级并公布。各高校各专业录取分按学科专业评估等级划分分数梯次,避免出现同一专业招生时,A校的C等级评估比B校的A级评估等级的录取分还高的怪现象。不同高校相同评估水平等级的同一专业,按考生考分公平双向选择,不依学校只依评级。学校某专业评估等级高的,优先挑人。某个名为学院的具体专业录取分数不注定比某大学的分数低,而是有高有低,甚至会出现某学院的强势专业分数线比北大清华的烂专业要高,一切以学科专业评价等级说话。

  取消本科和专科学历分类,大学和学院全部采取学分制。修完某校某专业规定的课程内容经考核,即可颁发教育部认证的毕业证书。毕业证上印有所学内容和相应学分以及该校该专业在全国学科专业水平评估体系中的等级。让毕业证用数据讲话,证书含金量一目了然。

  大学和学院,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国家培养人才目标和个人选择方向不同。学校的存废兴衰由学校自身是否努力决定。专业也没贵贱之分,不同专业不同知识,专业存与废,多与少,是由市场和国家战略决定。国家重点考虑的是按地域和人口分布设立相应数量和规模的高校,以及各民族发展的差异和人才战略发展的方面事。

  所有学生都要接受3年预备教育。预备的含义是为了进入下一阶段的大学,学院后进修用来参加工作而必备的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必需的基本通知教育。高级预备学习三年后的继续教育分为大学和学院。预备三年后,各省组织两次统考,取平均值,按成绩作为进入学院和大学准入依据。

  引导企业建立招聘人才时只要看学生专业学的好不好,以及看学生所在学校该专业的全国估评等级(是A级还是B级)的观念,而不是现有的学校印象论。区分学院和大学,更方便企业用人单位招贤纳士。要招对口科研人才你进大学招,要请生产实用人才,你去学院抢人。如此这般,每个人的受教育成本才会最低,成才效率也最高,国家教育资源也能充分合理利用,不要出现浪费学生宝贵青春无从定位和选择,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所有大学学院,招生收费金额规定在差别不大的区间里,国家出一部份和个人出一部份。国家及地方政府统筹战略考虑给那些具有培养优势和科研能力的学校拔入专项发展资金,没优势的少量扶持。国家应该出台配套政策,促使高校按自身优势和目标定位,将教育资源交换整合,砍去弱势专业,留下强势专业。让每个学生学的到,学的好,学以致用。

  取消同一学校可选太多专业的平行志愿,取消事实上的调剂,一个学校只让选2-3个专业。现行的做法表面上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但事实上是很难选择。事与愿违,这个愿字是学生选他最愿意学(感兴趣)的专业。相同专业A学校进不了,你可选B校。如果学生是冲着校名来,请自行考虑可选他的D级专业也行,反正你不是冲着学东西来的。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和兴趣志向各异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把弱的和强的放一起施教不是公平,也影响了国民教育整体效率。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学到各自感兴趣的有用技术技能,将来可凭此谋生。

  政府相当于是每个学生的家长,所有学生都是亲生的。不可政策上变相让强者更强,弱的子女就由其自生自灭。那么政府要做的是让所有子女都能学到工作生存本领。国家政策不可以为学生划隐形等级,设大学和学院并不是为学校划等级,只是遵循人类事实存在的个体能力差异和不同优势及学生兴趣志向不同的事实,目的是让每个国民都能发挥所长,乐学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