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是自律的照妖镜:记住这4条,孩子想不自律都难
作者:夏寞玥(爸妈精读作者)
最近因为上网课,小区群的家长们都炸锅了。
大家纷纷晒出自家娃花式上网课的视频:
有的是一边上网课,一边睡眼迷蒙;
有的是看似在上课,实则东张西望;
有的是一边上课一边偷摸玩游戏;
……
大家都在感叹:“是骡子还是马,上网课真的都能看出来。”
其中有位妈妈则表示:“一样的网课,不一样的是我们家长有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自律性。”
诚然,网课是孩子自律性的照妖镜。
正如一位老师写给家长的话:
“网课是一次最公平的试炼,试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所有学生面对着公平的教学视频、公平的作业,没有所谓的“被同桌打扰”,没有所谓的“看不清黑板”等等理由,比的就是自律。
自律的越来越优秀,所有教学视频认真消化成为自己的。不自律的糊弄假学,所有教学内容步步变成天书。”
网课结束后,孩子自不自律,一测便知晓。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才是父母养育孩子最高明的方式。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呢?
尊重孩子,激发内驱力
《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珍惜自己。”
而尊重孩子,则是提升他们自我价值感的第一步。
《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很有才华和能力的女生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却在和别人谈合作时总出问题。
她向作者进行咨询,无意间谈起她的童年,这才发现问题在哪。
小时候,奶奶送给她一条牛仔裤,她很喜欢,很想穿着去上学。
但是爸爸很严肃地说:“上学不能穿这条裤子。”甚至直接拿起剪刀,把牛仔裤给彻底剪坏了。爸爸对她喜好的不尊重,给她的潜意识里面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直到现在,一想起这条牛仔裤,还会难受得想哭。
所以每次谈合作只要别人一和她讨价还价,她就从心底认定他们不尊重她,便和对方较起真来,所以总是谈不成功。
《硅谷超级家长课》的作者埃丝特强调:
“我们也希望得到来自孩子的尊重,但前提是我们是大人先主动成为尊重他的人。”
她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她曾遇见过一个叫凯莱布的黑人男孩,不爱学习,有很强的攻击性,愤恨周边所有人。
埃丝特通过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发现他是一个鞋子专家,并跟全班同学说,有关鞋子的问题都可以向凯莱布请教,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很厉害。
还邀请他走上讲台分享不同的鞋子种类,让凯莱布一下子感受到尊重,觉得自己还是蛮厉害的。
从此,凯莱布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还考上了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
正因她对凯莱布的充分尊重并挖掘到他的闪光点,不断给予正向反馈,才真正激发出他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的自驱力。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一定要给足他们尊重、信任与爱。
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自律自觉的人。
正如作家林清玄曾说:
“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时给到正向反馈,唤醒内驱力,才能改变他的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信任孩子,给他独立的机会
《自驱型成长》中曾写到过这样一类父母,他们觉得: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盯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孩子闯祸”。这一类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
生活中,许多父母都会在孩子做作业时盯着,交朋友时盯着,出去玩也盯着,就这样不知不觉成为了直升机父母,一直在孩子的头顶盘旋。
我曾遇过这样的一个直升机爸爸:
我在书店办公,对面坐过来一个女生,她起初很认真地在看书。
但她的爸爸不时跑过来监督,只要看到她在看手机,就开始各种苦口婆心的规劝,如“天天就知道玩手机,怎么能学好”“把手机给我”“我们陪不了你一辈子”等等。
女生的学习兴趣在爸爸不时地监督和絮叨下消磨殆尽,她表现得极其不耐烦后,合上书本,走出了书店。
心理学教授高雪梅曾说过: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与获得成长的勇气。”
想要孩子自律,父母要去信任孩子,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而不是做直升机父母,一直死盯不放。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鱼缸法则”:
美国有个大公司的入口鱼缸中里面养着十几条热带鱼,它们长约三寸,长得很是漂亮。
两年过去了,小鱼们依旧三寸来长,没什么变化,在小小的鱼缸里游刃有余地游来游去。
一天,董事长的儿子来找父亲,看到这些长相奇特的小鱼,跑去鱼缸里面捞鱼玩,一不小心把鱼缸给打碎了。
人们只好将活下来的小鱼暂时先存放到院子里的池塘里,两个月后新的鱼缸被抬回来,这时发现小鱼们已经一尺长了,原先的鱼缸尺寸已经容纳不下它们了。
小鱼需要独立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更是如此。
想要孩子走得更远,取决于父母给予的信任。
父母的信任,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自觉和自尊。
请多给孩子一些独立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
鼓励孩子,给他走得更远的成就感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不懂得克制自己,贪图玩乐是孩子的天性。
我家小侄子今年4岁,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还是非常抗拒上学,喜欢宅在家玩手机,更别提阅读绘本、背诵唐诗这些了。
他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哪有手机让他乐呵呢。
这不,苦恼了一家人,一开始他奶奶直接没收手机,他就原地打滚,哭闹不止,还把书本给撕碎,甚至到了绝食来对抗的程度。
后来,一家人商量给他慢慢来,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标给分解到一个个小事情上。
从每天幼儿园放学后吃完饭去公园溜达,到每天晚上妈妈远程陪读一小时;周末让他学画画,拆解玩具等,拉长远离手机的时间。
同时不停地鼓励他,去探索更多让他有成就感的事,如帮助奶奶提东西、做家务等,也增加了他动手思考的机会,让他知道还有许多比手机更好玩和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他去探索。
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学习的热情大幅度提升,停留手机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自律性也得到了提升。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写道: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然后才学会走路、跑步。
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时间,不能跳过。”
孩子的自律和学翻身坐立、爬行走路一样,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容许孩子迈错脚,给他成长的时间,目标简单化,一点点进步。
父母需要不停地鼓励孩子,让他敢于学习探索,享受每一次进步的成就感,才能走得更远。
引导孩子,做孩子的榜样
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曾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自律这条路上,父母要率先做好榜样。
人民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对父女:
父亲沈海军拥有20多年集成电路方面的工作经验,但觉得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关方面的知识,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博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他将读博的目标学校定为南京邮电大学,为了能成功读博,他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到深夜,历经4个多月,终于如愿被录取。
正在上高三的女儿沈睿看到,父亲追求梦想上的努力与坚持,将父亲立为自己最好的榜样。
她的学习更加充满动力,并在高考志愿上将南京邮电大学也作为第一志愿,实现与父亲成为同窗的梦想。
董卿曾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父亲沈海军以身作则,积极进取,用自己的行动为女儿沈睿点亮了前方的路。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养成自律习惯最好的榜样。
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父母懂得自律自制,生活井然有序,孩子才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如果父母自己的生活混乱不堪,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曾看到过一个关于一家三口都是北大学霸的采访:
记者问北大学霸奶奶,一家人三口都是北大的秘诀是什么。
奶奶说:“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并且家长必须身体力行跟他一起去完成。”
她说,当孩子作业没完成,晚饭先别吃,全家人都等着,期间也不许看电视,可以看书做家务;陪孩子外出,在地铁上可以一起背诗词,不断去引导他,培养学习兴趣。
懂得以身作则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榜样的力量。
父母有多渴望孩子自律,自己就要有多自律。
写到最后
培养孩子自律的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
正如朋友圈传颂的老师给家长的话:
“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父母吧!
你“浇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你“教不教”,孩子都会长大。但是,“收成”绝不一样。”
帮孩子养成长期自律的习惯,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
要知道,孩子能掌控自己的行为,才能掌控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