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妈妈幼小衔接探访记

  配图来源CCO协议作者:烈儿宝贝

  最近,不断有身边的朋友在问幼小衔接的事。

  想想,还是把自家的经验教训(重点是教训)写出来,让大家不要再走过这些弯路了……

  我是个幼教博士,更是个二胎妈妈,所以我在幼小衔接的选择上会更慎重。习惯性冲动消费的我有了前所未有的理智。我将从客观(关于市面上幼小衔接班的介绍)及主观(我实际的探访过程)两个层面为大家分享我的幼小衔接探访经历(坐标:湖北)。

  关于幼小衔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言论是:

  你心是有多大!敢让孩子零基础入学。

  现在的孩子拼音都提前学了,我们不学的话跟不上!

  数学是最容易落后的,一旦不好,很难补上去!

  很担心一年级就成绩不好,后面没信心了。

  妈妈们的担心:

  幼升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遇到人生课题的重大考验——

  1、关系挑战: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下,建立社交关系,被接纳被认可。

  2、学业挑战:如何迎接新的系统性的学业挑战。

  幼小衔接到底有没有必要上?咱们先不讨论,实地考察一番,再做结论。

  这是我在探访之前给自己简单列的一些我所关注的点。

  在分享之前我需要说明:由于是个人探访经历,受到探访的时间、方式的限制,主观感受部分一定是比较片面的,不代表各个中心的具体情况,所以不能完全作为标准。

  01、幼儿园对面的幼小衔接班

  现在,许多的幼小衔接班直接开办在幼儿园对面。一到幼儿园离园时间,衔接班的老师就列队在幼儿园门口,将孩子接到衔接班。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整个大班的孩子都是结伴同行。在幼儿园是小伙伴,过一条马路到衔接班又是同班。

  这类机构,基本配置是学校退休老师(主教)+做饭阿姨(生活老师)的组合。

  师幼比:1:20~1:25

  课程:拼音、识字、写字

  服务特色:课程+晚托,方便家长

  我妈妈常说,看房子首先要看厕所和厨房,这两个地方的卫生如果做得好,其他都不会太差。只能说,我探访的这个机构,卫生状态堪忧。而且,消防明显不过关。

  小结:探访经历整体给我的感觉很不好。

  私下里,我问自己:安全吗?健康吗?专业吗?

  这类幼小衔接班,环境较差,无相应的安全设备设施。配餐简单,食谱随意性较大。家校互动模式单一,除了每天接孩子时的简单交流,基本没有任何互动活动。教师教师兼老板的较多,采取的是小学化的模式,只是让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学后能获得一定的优势。

  也有一些孩子,上了这种纯知识型的幼小衔接班,到了真正开学后,觉得老师上课教的内容很简单,上课不好好听讲,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02、运用障眼法开办的幼小衔接机构

  还有一类机构,比如绘本馆、儿童成长馆,主营业务(绘本)成了副业,卖课程成了主导。悄悄进行幼小衔接课程,除了拼音数学识字等“标配”教学内容外,当前,不少线下衔接机构课程出现了“融合”趋势,珠心算、书法、思维开发、语言表达等素质、兴趣类内容也被纳入衔接教学内容之中。不少衔接机构甚至将之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这种混合化趋势,不仅提高了监管难度,还对家长产生了更大的迷惑性。‘学科内容和素质、兴趣内容掺和在一起, 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认可衔接班的必要性。”

  小结:

  这类场馆,一般来说,环境高大上,老师年轻化,卫生安全有保障,课程安排丰富,家校互动频率较高。

  绘本馆、儿童成长馆,走的是工商办证,工商监管,做的确是教育的事。这样的擦边球, 让人不禁担忧——教师的专业性有保障么?

  绘本馆一般是宝妈任教师的比较多,儿童成长馆有幼师,也有宝妈。但是,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或者是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无从考证。(我认识的一位卖鞋子的朋友,干起儿童成长馆来风生水起)

  探访小结:

  具体来说,经过这几次的参观,我发现我关注的问题更多也更细致了一些。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参考。

  1、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始终是最让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最让我们不放心。除了必备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我期待的是实时监控(但是也有人表示这个也相对因人而异,你看得到自己的小朋友,也看得到别的小朋友,不存在技术上的安全隐患吗?)

  2、课程及教师团队方面只能听到介绍,具体在实行方面是怎么样的不太清楚。对我来言,教师团队的设置是一方面,具体到是哪个老师(学历、资质、工作经验,是否是妈妈,最重要的还有性格,是否有爱心有耐心)来带自己的孩子我更为关注。

  3、环境各异,各有所长。我个人对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除了装修设计及设施安全上,是否有阳光是否有户外,教室大小,公共区域的设计等我也比较关注。

  再次声明,本文为我个人的幼小衔接探访经历,一次探访并不能说明一个中心的整体质量。爸爸妈妈最好一起带着孩子实地考察,和可能带孩子的老师做交流。

  最后,也说说自己的观点:

  家长们纠结的问题,如:孩子没上幼小衔接班,学习比其他孩子差。孩子没上幼小衔接班,能力比其他孩子差。

  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来看。上不上幼小衔接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孩子的状态怎样?

  所谓的学习成绩、能力,这些都是问题。显然,状态比问题更麻烦。问题是突出的,只需要小手术;但是状态是弥漫的,需要做大检查。

  让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某些技巧,首先违背人类大脑的自然发育过程,其次侵占了孩子童年时至关重要的两样活动的时间:一是嬉戏玩要时间,二是和家长共度亲密时光。

  知识可以后补,人格却很早就成型,今后改变非常困难。人的记忆和学习动力,是跟情绪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距荷尔蒙的分泌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度过快乐的时光,增强他体内内酚酞、多巴胺、血清素等等令他安宁、愉快的激素的分泌,从而让他在学习和考试的时候应对自如,而不是早早地逼迫孩子学这个会那个,增加他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等令他焦虑、紧张的激素分泌,让他面对任何挑战都厌恶、恐慌、不知所措。

  就好比你要做一锅炖菜, 门外有一个菜市场,水远有新鲜蔬菜供你挑选。这锅菜,最重要的是把汤(情商)熬好,熬不好汤,放多少蔬菜(知识、技能培训)都做不出那个正宗味道来,拿给客人(生活的考验)吃,人家尝一口就吐了(成功与否)。这个选择,相信大家都能明白。

  我建议每一个家长扪心自问:

  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像成年人一样生活,有什么盼头?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在青春期尚未来临时,就已经在不断的敦促和压力之下精疲力竭了?

  如果我们剥夺了他们童年的磨砺,他们怎能在今后生活的挫折当中找到应对困难的魔力呢?

  如果“成功”变成他们生活唯一 的目标,他们长大之后,童心泯灭殆尽,无法享受生活最简单的乐趣,生命也变得毫无价值了。他们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谁在童年结束的时候会长叹一声:“要是我少玩儿了点儿就好了”?谁会乐意在追忆往昔的时候后悔当年错过了唯一能够做一个小孩子的机会呢?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踮着脚尖无法长久站立,迈着大步无法长远行走。愿天下所有家长引以为戒。那是不是零基础就是零准备呢?

  不,在这里,也建议家长们,做好以下准备:

  1、适当分解孩子的压力,不要一下子全砸过来。

  2、帮助孩子调整生活节奏,提前进入到和小学同频的作息规律,减少这部分的压力。

  3、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一点一点延长孩子主动专注的时间。

  4、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用品,学会收拾和整理,养成好习惯。

  5、让孩子期待大于压力。

  6、依然陪伴孩子亲子共读+陪伴式过渡独立阅读。

  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