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幼小衔接,也能培养出成绩良好的孩子,关键做好三点
儿子期末考试的成绩才刚刚出来,家里就变得门庭若市。在得知他考了双百之后,很多朋友都纷纷跑来向我们讨要秘诀。是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还是上小学开始报了各种辅导班?我们只好笑笑,其实我们啥都没做,但好像又做了点什么。
01、中国式家长的焦虑——幼小衔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中国家长的口头禅。这样的起跑线充斥在子女成长的方方面面,战线也无限拉长。不仅是从学龄阶段,甚至从怀孕开始,家长就开始了漫长的焦虑育儿之路。
什么都要用最好的,什么都要提前一点。从婴儿时期的左右脑开发,到幼儿阶段的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再到后面的幼小衔接、辅导班、补习班等等,花样类型之繁多,真是不胜枚举。
02、为什么我没有做幼小衔接?
其实,我没有做所谓的幼小衔接,也没有帮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培训班。我们家的孩子,是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上了小学。
不是因为我没钱,而是因为我们两口子都觉得,小时候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说起学习,其实他后面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学习。在小学以前,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习惯:生活习惯、玩的习惯。
当然没有做幼小衔接,孩子和别人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九月份一开始,儿子就遇到了书写的困难。每当看到老师发在群里的,别的同学写得周正漂亮的字,而我们家的字歪歪斜斜时,说不羡慕是假的。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人家的字至少练了有半年。不仅如此,老师还经常在群里面艾特我们,要求我们记得准时按时交高质量的作业,这可真是为难了我们。
03、没有做幼小衔接,怎么培养小学霸?
在母子同心的情况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没有做幼小衔接的情况下,也顺利实现了成绩的节节攀升。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降低期望值,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小蜗牛,它都有自身独特的基础条件,受生理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困难,速度慢一点,进步得慢一点。
作为家长,首先要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焦虑,当然能够提前治愈自己的焦虑更好。在孩子面前,我们更多的是让孩子觉得,凡事都有一个过程,现在遇到的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正常的,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没有做幼小衔接,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能跟上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给孩子定的目标,就是只要你能够考试及格、按时交作业就可以了。朝着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学习习惯才慢慢养成,我们的成绩才得以慢慢的提高。
从最开始的六十分,到一年级结束时的七八十分,再到二年级开始的九十分,慢慢地单科一百分、双科一百分。即使在最困难的书写问题上,也允许孩子不断地犯错,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今天第一次检查出错了十处,明天九处,后天八处。这一周字写得丑一点,重点是学会写,等到下一周慢慢注意写在框子里,再到下一周注意怎么落笔。这样一点一点,孩子也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二,跟孩子一起找寻方法并坚持下去
所有的事情都有方法,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三年级以前,没有什么比形成好的习惯更加重要。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打开书本,开始做作业,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一字一句地写着、练着。提前把作业做完,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也很高兴。
其次,要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建立错题本,既避免孩子在同一个错误上,反复试错产生挫败感,丧失了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孩子在错题本的整理上和反复复习上,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
为孩子建立好题本。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好的词汇,好的句子会为孩子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他全面人格的一个发展。语文学习要是坚持了这样的好的习惯,那么以后英语的学习也以此类推。
最后,要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Suhomlinski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脏最隐秘的角落里,都有一根独特的弦,当它转动时,它会产生独特的声音,以使孩子的心脏与我所说的产生共鸣,我自己需要使调动孩子的心弦。
经常性地与孩子一起学习,在孩子写作业的同时,坚决不玩手机,不做可能干扰孩子学习的事情。安静地做自己的家务,或者拿出一本书来,跟着孩子一起学习。
这样既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也能够让孩子感觉到,其实学习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学习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终身的事情。
常跟孩子分享自己因为知识而得到的回报,比如更加受人尊重、更高的职位、更高的薪酬等,让孩子懂得,知识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和物质的丰腴。
第三,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间来的天使,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始终觉得,三心是最重要的——爱心,细心和耐心。
作为父母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样的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的爱可以是呵护备至,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的包裹。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比爱心、细心更重要的是耐心。有的父母秉持棍棒教育,其实无论是打或责骂,都只是为了让父母出气,让父母自己的内心好受一点。而且只是暂时好受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更多有益的作用。
蒙田(Montaigne)曾经说过,在棍子下长大的孩子更加怯懦和固执。往往这种激烈的方式会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长期来说,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人格的完善,都可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恶劣后果。
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样而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是彷徨的、是无措的。可能会因为这样激烈的方式,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表面上顺着父母,心里跟父母对着干。
而且如果他觉得,这种方式真的能起到威慑作用的时候,它在人际交往当中也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的朋友施加压力,让别人因为拳脚功夫听自己的。
在今后的人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也有可能,以父母的言传身教为榜样,对自己的子女拳脚相加,让自己的子女在同样的阴影当中长大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