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获得硕士学位的7种方法
学历方面,大家看下这篇《多大岁数提升学历算来不及了,或者叫做“晚了”?》。说得很明确,体制外的企业是承认体制内学校给你颁发的学历证书的。大学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提供了识别人才的标识。
你的母校名次和你的学历高低,就是你出校门那一刻的标识,用人单位据此来择优录取,而专业只是下一步,人事根据专业来判断你可以具体去哪个部门。进去,比进里面哪个部门,更重要。
今天主要讲学历提升到硕士,因为我的受众分布,你看下如下我的粉丝学历调查数据,你看哪个学历的人最多。
我们记住如下三大学历规律:
一,在大城市体制外,提升学历永远都不晚,哪怕即将退休时;
二,在小城市体制外,有个大专也就够了,硕士本科大专这三者在小城市事业发展上,所体现出来的差别并不大,尤其十八线,硕士当本科用、本科当大专用、大专当中专用;
三,在体制内,则继续提升学历的作用有限,因为进去比较难,进去后的发展并不看你的学历高低,所以相对言,你已经有了本科学历后不如考证,在职提升的硕士学历主要是个心理安慰。
以上是一般规律,但毕竟学历提升的作用还是有的,特别体制外,尤其三本二本和大专毕业的人,他们悔不该当初、工作后对学历求之若渴,因为碰壁了。
为了帮助这部分人,我写了若干文章,甚至连《懒人,如何提升学历?》都写了。
梳理一下“工作后学历提升到硕士”的各种方法。
1)境外读研,
2)国内统考硕士,
3)国内联考硕士,
4)国内单独考试硕士,
5)国内专门硕士,
6)国内申硕,
7)中外合办硕士
以上获得硕士学历的渠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有些侧重钱,有些侧重考试能力,有些侧重时间,有些侧重身份,有些则混合侧重。
挨个叙述一下。
1)境外读研
实际上本来应该叫做海外读研或者国外读研,但因为香港澳门台湾的硕士属于境外但国内,所以才叫境外读研。
这个读研渠道主要看外语能力和多个学校的不断尝试,其实也类似海投,光盯着一所境外大学申请读研,你会事半功半。境外大学发给你的录取通知也叫做Offer,所以大家挑选学校包括专业时,别忘了海投海试,找出性价比最高的。
这种硕士目前是个“漏洞”。因为境外的硕士是一种商业行为,你满足资质又交了费用,来完成必要课程的学习,审核通过后,我就发给你证书。所以,这就给了中国学生中考试能力欠缺的人一定的可趁之机。
只要学校在教育部可以做留学认证的学校名单中,你回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海归”,享受到海归毕业生的待遇,也能参加国内的校招、选调生,包括落户优待。
比如上海对于海归落户,手续简单,回国后1年内就业了可以顺序办理上海户口。你如果本科在上海缴纳社保办理了居住证再申请上海户口,周期需要长达7年的时间。
境外尤其英联邦国家的硕士,时间短,才1年,所以境外硕士的性价比相对较高。当然,毕竟要在境外完成学业并生活,所以学费和生活成本都不低,你按照30万去打底吧。
如果想人文和语言环境熟悉,港澳台和新加坡硕士,算性价比更高的,你看我们美女群友双双去澳门读研去了,都快毕业了,《申请港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流程分解!》。
至于你个人已经上班几年后,要不要去境外读研,我讲过不少共性判断方法,不明白的看下这篇《工作多年后,该不该去脱产读研、深造、提升学历?》。
2)国内统考硕士
这是最常见的硕士招考方式了,覆盖所有学硕以及绝大部分理工类专硕。
选择统考的好处是,统考科目资料好找,基本都是全日制,而且学硕还能硕博连读,学费又便宜。坏处的话主要是招生人数少,难考,不建议非学霸的职场人士报考。
有人说这统考考察的是学习能力,非也,实际是考试能力,更主要的是记忆能力,实际上就是肯花时间去记忆、不懒惰。所以,懒人你就别参加统考了。
还有毕业超过十年、毕业以来从来没参加过考试的人,你那应试教育的脑袋都锈掉了,也别自己找罪受,别老去觉得“我当初学习能力还可以”。
类比的例子就是我本人,我记得中学时考引体向上,我一口气拉20个,满分只要15个。去年我带女儿去体育锻炼,我还想秀下这引体向上,哪知道第一把之后第二把拉不动了,第三把无论如何也上不去了。
体力上我这就是当下2分跟过去20分的对比。其实学力上面,尤其国内的应试能力,也大致这样的退化程度,你不知道而已,不信你试试。
所以,考研要越早越好,更主要还不是年轻,而是考试能力越晚越差。
3)国内联考硕士
联考主要是经管法医类专业硕士,比如MBA、金融专硕、法律专硕等等。
招的人多,题目略简单,但是考试题目量大,对做题速度要求非常高,稍微不注意就做不完题,而且部分专业对个人背景要求高、学费贵。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这类专业的招生重心主要放在了非全日制上,对于咱们职场人士来说,考联考硕士是比较适合的。
4)国内单独考试硕士
对于单独考试的硕士,主要是理工类的专业,考研科目与统考相同但是题目都是高校自命题,一般要求三年工作经验且有单位推荐人。
单考考生大多是体制内成员,基本都能报销学费,有的学校甚至还能注册为全日制研究生;但是毕业难度极大,甚至比统考学硕难度还大。
以上这仨的对比,群友句号做了如上表格,大家看下。但是成本并没有放入表中,大家可以同时参考每年的招生数量,看出来这样一个趋势,让更多的“有钱人”去参与收费更高的联考。
最常见的联考硕士,就是大家听烂了的,叫做MBA。所以,这才降低了联考的笔试难度,提高了面试难度,主要是筛选出有背景和有钱的人,他们更优先。这个趋势也是卷,联考终将有一天也会越来越难“上车”,实际上就是MBA获得证书越来越难。
5)国内专门硕士
这个一笔带过,类似我们高考时候的定向培养、委培等,也就是由组织、单位、企业、系统等专门设置的读研渠道,属于人家的家事,还有自己有大学的,但大多委托常见大学代为培养硕士人才。党校是可以攻读硕士学位的。企业也可以委托培养人才,包括市值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司,基本都有跟学校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
比如阿里或者华为或者某央企的硕士项目。当然,别硕士了,博士项目都有很多。
不能理解的人,看下图。
6)国内申硕
申硕只有学位证没有学历证,也叫单证的同等学力申硕,这是跟国内统招的双证硕士做区别。
申硕认可度不高,但小城市你可以拿出来忽悠人,你身边99%的人不懂,小城市是二元结构思维,非此即彼,他们只过问你有没有硕士。
企业里面就是越矮矬穷的小公司,越没高学历的人,也越对学历不甚了解,你申硕在小企业里照样可以忽悠同事、领导甚至人事,适者生存罢了。
大家注意下,我的文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尤其大量案例统计而成的规律,我并没有说申硕如何不好,你要加以利用,扬长避短,为你所用。
7)中外合办硕士
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人,除了说明你是铁粉,可以说你是幸运的,本文的核心在这里。
中外合办研究生,也能发国外高校的学位,不过要注意下是否是正规项目,这行当骗子太多。
非正规项目无法通过中留服的认证,也无法参加考公、考博或者以国外学历进入国企。
国内大学跟境外大学,在国内有几百个联合办学的硕士项目。很明显,硕士就叫硕士研究生拉倒了,为何称之为“项目”呢?你傻了,国内的大学是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境外大学几乎都是盈利的商业实体,两者一结合,就双赢,境外大学国内合作大学同时解决了招生和盈利问题。
这属于商业项目,所以各种APP上都能被推送类似的广告,只要你曾经关注过“学历”或者“硕士”二字。
大图我就不贴了,这些就叫做水硕,也就是境外野鸡大学的硕士。
其实这就是我在《懒人,如何提升学历?》给小城市的读者推荐的迅速获得硕士学位的方法,大专也可以通过此法“逆袭”成硕士。
但是,这条路被封紧了。
大家参考下这俩的区别:1)境外读研 VS 7)中外合办硕士。
前者,要各种资格申请、并承担30-100万的金钱成本、1-3年境外的学习时间、期间没有工资收入。
后者,只缴纳了4-15万元,不影响目前工作和跳槽,不影响生活,几乎不花时间,不用出国。
如果以上两者能获得相同地位的学历证书,那天下是不是过分不公?也就是“天道酬勤”“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能量守恒”等等,就全是错的。
是的,还有个成语叫做投机取巧,越是得不到的人,无论是他还是她,都越想获得一个捷径、找到这样一个漏洞。
但是,漏洞也内卷了。
趁着国外疫情严重,国内很多中介勾搭境外比如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的大学,将这个1)境外读研来当作7)中外合办硕士在中国学生中卖,忽悠你在国内仅仅上网课,就能获得海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也就毕业前后去国外游玩一个月不到,就可以拿着硕士证书回国了,说照样留服认证。
我们已经大概50位群友中招,被人家的宣传忽悠到了,你看如下类似提问,从2020年3月至今,确实有50个人来问过我了。他们清一色私信来问我,以免这个好渠道被其他人知道了。
做个小调查,缴纳5万一年后能拿到可以留服认证的海外硕士学位吗?
是的,一年半以来,事实证明,这是个骗人的行当,50人没一个说拿到学位的,估计一边以上受骗了。
国内赚钱机构趁机贩卖学历焦虑,这才可以向你兜售各种可以留服认证的硕士项目,让你心甘情愿交钱,从而达成他们留学咨询赚钱甚至骗钱的目的。
实际上就在今年8月18号,教育部对外发布已批准终止办学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名单,共涉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286个,涵盖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河北、浙江等22个省市。
接近300个联合办学项目被停止,并且早在7月份就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退出机制指导原则。
看来这个懒人获得高学历的渠道即将寿终正寝,该事物始于2003年。
200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截至2019年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计881个,不过这次停了286个,之前每年都会停办多个,比如2018年当年,就停办了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历时不到二十年,这是个历史范畴内的小事物。
获得硕士学位的7个渠道,以上叙述完毕。我们很多读者尤其懒惰的人,根据上文,自己取舍吧!
祝大家学历都高都正规!
如果大家有百度搜不到答案的问题,可以进球提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