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今天的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

  原标题:林建华:今天的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

  2020年1月8日,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大举行。本文根据北大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北大原校长林建华教授的演讲整理。

  世界在变革,教育也一直在变,但是教育的改变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改变的方式,但是我觉得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有一些共同的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叫它共识,应该在共识的基础上来发挥我们的特色特长,把教育办得更加多样化。教育当然是很复杂的事情,所以今天分享一下,我认为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有的基本共识。

  第一个共识,教育者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未来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现在都在我们的校园里面,我们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在这个校园里面能够感受到什么,将会影响我们国家的未来,甚至影响世界的未来,我们担负的责任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认识。

  

  教师应该担负起责任,因为你的言谈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做的每一个决定、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是一个信息,都会影响到学生、影响到他的价值观,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最不应该去埋怨。因为所有人都是通过我们教育来成长起来。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文化,不管是追求卓越还是甘于平庸,其实都是在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这个意义是非常非常深刻的。所以说我想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敬畏教育,敬畏我们自己承担的责任,应该热爱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教育做好。教育改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就需要大家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教育做好,我想这是我们要建立的第一个共识。

  第二个共识,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来规划、来建设我们的教育理念。AlphaGo战胜了围棋天才之后,苹果的CEO库克在演讲的时候讲到,他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非常核心的一点,必须把学生要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而不是作为一个工具。认为教育者是作为一个工具支持给受教育者就可以了,这是我们很大的误区。所以我觉得现在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狭窄的知识结构、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使我们人的头脑更加封闭、更加僵化,这对我们未来国家的发展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所以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教育。

  

  经常说到这么一句话,好的教育能够因真理而自由。好的教育可以使你自由,但是如果是不好的教育,这个知识可能会成为你的一个羁绊,或者是你发展的一个障碍。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现象,就是人们经过教育之后反而失去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兴趣,这种教育是对人的伤害。急功近利的教育,把人当成工具的教育,会限制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这些学生本来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因为缺乏价值的判断和人文素养,使他不能够做得更好或者发展得更好。我认为教育中应该树立起一个观念,就是一定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

  从这点出发,我们在实践上就会有第三个共识: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知识,还应该给他们常识、见识和胆识。因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全面的发展。

  

  常识大家很好理解,它是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的认识,是社会的一些共识。它不仅关系到你懂什么、你知道什么,还有你内心真正相信什么、信仰什么、坚持什么、坚定什么,这就是常识。现在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实际上违背了常识。

  见识是属于一种智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综合、能够连接和孕育各种知识,让你通过掌握各种知识来对事物下判断。

  胆识表现为一种勇气和很强的执行力,但本质上讲它是对你的目标、对你的见识的一种自信和一种坚持,只有内心坚持了,才能够真正地有勇气。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成长。

  

  第四个共识,教育不是单向的,不是老师把知识讲了学生就一定能够接收,所以怎么样调动学生的潜能是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学习方式上怎么样做得更好,才能够让学生听懂。我觉得老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二传手,而应该是知识的向导,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里。很早以前我们学校里有一个生物化学的老师,多年都是用英文讲课,他说有的学生表示听英文来学习知识内容挺困难的,能不能用中文讲。他以此来询问我的意见,我反问他:你讲课的过程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传递知识吗?还是说你要激发学生进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去?如果要是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来讲,接受最新的文献,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应该是用英语更好。所以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上这个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另外要知行合一,实践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人大的老师做的实践,就是大学和企业合作的教育,应该是很好的一个尝试。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训练,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遇到一个事情,你不能够轻易地去相信或者反对,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寻找证据才有结论。我听过很多中国的学生演讲,经常有很多很华丽的辞藻堆砌起来的,但是你仔细听起来这些并没有非常深刻的思考和内在的逻辑,我想这是我们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现象。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看到太多的很直观的观点,出来一个观点大家马上表示支持或者反对,实际上都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学生真正价值观的建立需要思想的碰撞,需要通过不同的理论教育才能得出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有自己封闭起来的倾向,去讨论、去辩论,要让他去追求、探索内在的关系,他才能慢慢树立起来。

  第五个共识,未来教育一定要打开边界,要打开学生的边界,要打开学习的边界,要打开学校的边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校不再有知识的垄断地位了,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很容易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另外就是社会在变化,但是大学其实是很难改变的,变化比较慢。所以想让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我觉得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你必须打开边界,打开学生的边界、学习的边界和学校的边界。

  我相信在未来,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在企业里。大学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个事情,真正提升我们的教育。我相信今后大学的创造是开放的,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不断产生新思想、前沿科学和未来的技术,让我们的大学的价值更加发扬光大。

  总结来说,未来教育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除了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常识、见识和胆识,要释放学生内在的潜能潜力,要打开大学的边界。

  

  本文来源:新华网-思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