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部编版7-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送电子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分值120分)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一页,两页,我如jī è( ???)( ???)的瘦( ???)狼,tān lán( ???)( ???)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 ???)怕,这种窃读的zī wèi( ???)( ???)!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shì yí( ???)( ???)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人声顶沸 ?恍然大悟 ?踉踉跄跄 ?费寝忘食

  浑为一谈 ?小心冀冀 ?人迹罕至 ?花团锦簇

  送!部编版7-9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送电子版!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D.学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B.校长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企业捐赠的板房,我们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复课呢?”

  C.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D.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6.按照要求默写。(3分)

  (1)《〈论语〉十二章》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在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十二章》中的十分相似。

  7.综合性学习。(6分)

  语文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2分)

  (2)【赏评广告】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和“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和“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2分)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3)【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DUANG”“小鲜肉”“No zuo no die”等;另一方面,今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用语。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60字左右。(2分)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完成8~11题。(1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说

  (2)愠

  (3)省

  (4)逾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2分)

  11.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二)(2016·甘肃天水)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16分)

  心灵之痛

  查一路

  ①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②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③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④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⑤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⑥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⑦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⑧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⑨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⑩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3分)

  13.文章第⑤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4分)

  14.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3分)

  15.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3分)

  16.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6分)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①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了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班里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17期,有改动)

  17.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18.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2分)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

  19.选文中的画线句子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4分)

  选择第句。

  赏析:

  20.“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两个“好”上,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4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1.饥饿 ?shòu ?贪婪 ?jù ?滋味 ?适宜

  2.顶—鼎 ?费—废 ?浑——混 ?冀冀——翼翼

  3.A

  4.C

  5.C

  6.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

  (1)

  示例一:读经典书,做文明人。

  示例二:雅言传承文明,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2)

  ①运用对偶、对比,句式工整流畅,“一小步”和“一大步”的强烈对比,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②运用拟人手法。滴滴答答的水声,提醒你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情趣盎然,易于接受。

  (3)

  示例一:赞成在高考中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示例二: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新时代中学生,是文化的传人,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用语。

  8.

  (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9.

  (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10.忠 ?信 ?习 ?品德

  11.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启发了我们,复习也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对旧知识的复习,新学的知识就会缺少源头,导致我们没办法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一日我开车至小区门口,出于安全考虑,对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摁了一下喇叭,结果引起她的仇视,并被她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件事引起我对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现象(仇富或炫富现象)的思考,因为我们无意间的冒犯或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3.

  (1)我出于安全考虑对小女孩摁了一下汽车喇叭,却引来她的仇视与咒骂。

  (2)我无意间的冒犯,伤害了她的情感与自尊,对方拥有了她没有的,她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对方充满仇视。

  14.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目,点明主旨,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15.运用对比能突出人物形象,例如我好心按喇叭,却招来小女孩的怨恨与咒骂。突出我心灵震惊之大,突出文章主旨。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中国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慕的目光中滚动。写出中国炫富一族的心态。

  16.作用是: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引领全文内容。含义:一方面指中国生活相对落后的人们,面对周围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的举止行为,感到心痛与不安;另一方面指作者对小女孩的表现感到痛心;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上“仇富”、“炫富”现象日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重感到痛心。

  17.

  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

  ③老师脑梗严重,但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18.

  (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

  (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之情。

  19.示例: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

  20.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绝巘(yán) 飞漱(shù) 晓雾将歇(xiē)

  B.轩邈?(miǎo) 属引(shǔ) 素湍绿潭(tuān)

  C.缥碧(piāo) 沿溯(sù) 鸢飞戾天(yuān)

  D.白昼?(zhòu) 窥谷(kuī) 林寒涧肃(jiàn)

  (解析:A项“”应读“yǎn”;B项“属”应读“zhǔ”;C项“缥”应读“piǎo”。)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3分)

  A.城郭 ?大荒流 ?疏条交映

  B.落晖 ?结海楼 ?沉粼竞跃

  C.征蓬 ?鹦鹉州 ?五色交辉

  D.采薇 ?白沙堤 ?经伦世务

  (解析:B项“粼”应为“鳞”;C项“州”应为“洲”;D项中“伦”应为“轮”。)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东皋薄暮望(单薄) 晓雾将歇(消散)

  B.清荣峻茂(茂盛)??盖竹柏影也(覆盖)

  C.夕日欲颓(坠落) ?天山共色(共同)

  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地)

  (解析: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盖”是副词“大概是”的意思;C项“共”是“同样的”的意思。)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3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窥谷忘反

  (解析:A项“阙”通“缺”;B项“转”通“啭”;D项“反”通“返”。)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B)(3分)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 ? ? D.①②④⑤⑥③

  6.名句积累。(8分)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鸟的古诗文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复杂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味。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的信的一部分,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解析:A项《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8.名著阅读(4分)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叙了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情况。(2分)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2分)

  贺龙。不怕困难、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群众同生死、与敌人斗争到底。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1题。(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首联中的“单车”一词应作何解释?(2分)

  “单车”指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轻车简行。

  10.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征蓬”和“归雁”,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惆怅、郁闷之情。(3分)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解析:B项中“明媚秀丽”表述有误,应是雄浑寥廓的塞外风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

  (2)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4)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猿的叫声)在空荡的山谷连续不断,非常悲凉婉转。

  14.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3分)

  示例: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1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19题。(10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3)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漫步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17.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澄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19.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被贬谪后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0~23题。(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动物等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山川之美  ? ? ? 实是欲界之仙都

  B.遂葺宇其上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既素重幽居  ? ? 可以调素琴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各色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

  22.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该句调动视觉、听觉,抓住石门山色彩、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门山山峰陡峭、洞穴幽深、溪水清越、动物欢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川自然的热爱之情。

  23.【甲】【乙】两文画线句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3分)

  示例:画线句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我认为他们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拥有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答“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等,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附【乙】文参考译文:

  我去年因病辞官,正准备隐居。梅溪的西面,有一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石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独立的山峰遮挡了太阳。幽深的洞穴蕴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蝉鸣鹤叫,水声潺潺,猿猴啼叫。各色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我既然向往隐居,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有幸的是有很多菊花,旁边又有很多竹子。山谷中出产的,在这里都有。佳山秀水为仁人志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在魅力城乡间品人文遗韵,在淡漠山水中发现原始绝美,在乡间凄风里散尽一身烟花。行走途中,我们可以在心灵交流时品析生活原味,览读世间万象。请以“纪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谪守(zhé)浩浩汤汤(tāng)伛偻提携(lǚ)

  B.隐曜(yào) ???阴风怒号(hào) ????觥筹交错(gōng)

  C.阴翳(yì) ????岸芷汀兰(dīng) ???雾凇沆砀(dànɡ)

  D.金樽(zūn) ???水声潺潺(chán) ???薄暮冥冥(míng)

  (解析:A.“汤”应读作“shāng”;B.“号”应读作“háo”;C.“汀”应读作“t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锦鳞繁阴政通人和横无际崖

  B.波澜苍颜泉香酒冽樯倾楫摧

  C.皓月歧路朝晖夕阴心旷神怡

  D.林霏侧畔静影沉壁忧谗畏讥

  (解析:A.“崖”应写作“涯”;B.“冽”应写作“洌”;D.“壁”应写作“璧”。)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B.翼然临于泉上 临:靠近

  C.焉得更有此人 更:还

  D.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解析:B.“临”是“居高面下”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湖中人鸟声俱绝

  C.百废具兴

  D.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A.“属”同“嘱”,嘱咐;C.“具”同“倶”,全、皆;D.“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

  B.然: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

  C.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解析:A.全,都/数词;B.均为“……的样子”;C.聚拢/归依;D.快乐/以……为乐。)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解析:B.“沉郁顿挫”应改为“豪放飘逸”。)

  7.古诗文默写。(8分)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蕴含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代替旧事物的道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困难面前必须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和洒脱的道理。

  8.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8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磨难。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好像无底的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了希望;而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则好像万能的磨刀石,越磨越快,越挫越勇。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3分,围绕主题,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3分)

  备选人物:诸葛亮 文天祥 欧阳修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示例】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欧阳修——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虽遭贬谪但仍坚持与民同乐。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的看法。下面是小玲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2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其实,困难能否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9-12题。(共13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 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象

  (解析:D.景:日光。)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

  11.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4分)

  第二段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第三段中,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一点2分)

  12.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1分),“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1分),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1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适淡远。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雄壮快捷。

  傍晚,如炮车般的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共12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B.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C.宴酣之乐 ???????????酣:酣睡

  D.树林阴翳????????????翳:遮盖

  (解析:C.酣:尽兴地喝酒。)

  1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而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5.语段(一)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3分,言之有理即可)

  16.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语段(一)中,滁州百姓与欧阳修一起出游(1分);语段(二)中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1分)。这些都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欧阳修去做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B.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而已:罢了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解析:D.强:竭力,尽力。)

  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19.语段(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3分)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3分,意思对即可)

  20.语段(一)作者写到金陵人和语段(二)中写到的湖山好友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答。(4分)

  语段(一)作者写到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语段(二)中作者写到湖山好友,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之情。(一点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诗的开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2分)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1分)。表达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1分)。

  2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一点2分)

  三、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我生活在________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

  本文电子版免费获取方式

  先转发此篇文章到朋友圈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