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想靠自己、怕麻烦的性格,多半来源于早期失败的家庭教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是能够遇上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些人性格活泼开朗,有些人性格腼腆内向,有些人喜欢与人交往融入社会,也有些人喜欢独处享受宁静的瞬间。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旦主动开口,寻求他人的帮助,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如果得到了他人的恩惠,更是会产生一种严重的负罪感,就像是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一样。

  

  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总想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定要双倍的还回去才能心安理得,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用,人们才更习惯在生活当中,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很难会主动张口,寻求别人的帮助。

  那么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大部分人在麻烦别人之后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或是不安感呢?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沿袭着儒家思想,提倡集体文化,而在集体文化当中,最可歌可颂的便是奉献精神,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或是满足他人的需求。

  

  总会被视为是高尚之举,而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给别人带来麻烦,便会得到他人的嫌弃。

  因此,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形成了一种集体潜意识,导致个体在接受他人帮助,接受他人好意的时候,总是会产生一定焦虑和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因此在某种角度上来讲,一切都想靠自己、怕麻烦的性格,多半来源于早期失败的家庭教育。

  最早提出集体潜意识这个概念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荣格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并且认为潜意识对于人类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而荣格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上做出了更为宏大的假设和解释。

  荣格认为,露出海平面之上的冰山代表的是个人意识,而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冰山个人潜意识,而风格个人意识与个人潜意识的海平面便是集体潜意识。

  通过心理学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发现,大多数在生活当中害怕麻烦别人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后天影响而形成的,而这种心理大多形成于个体的生命早期。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缺乏耐心和足够的关爱,并且在内心当中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抱有埋怨。

  

  那么即使孩子能够享受充足的物质基础,内心需求却依旧匮乏,内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得不到满足。

  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下,孩子自然而然会认为自己的需求会给父母带来痛苦,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而这种愧疚感会始终伴随他们的成长,因此,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会习惯性地将自己的需求隐藏在内心当中。

  个体在儿童时期,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成人之间的交谈他们也无法理解,但是他们却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而这样的影响会伴随个体的一生。

  因此,一切都想靠自己、怕麻烦的性格,多半来源于早期失败的家庭教育。

  

  对于那些害怕给他人带来麻烦的人而言,接受外界的帮助,会导致他们内心当中产生一种低自尊的感觉,认为自己一旦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或是好意,自己必须要加倍地回报,否则就会影响二人之间的关系。

  而这一系列状况的诱因,实际上都来源于个体在生命早期没有得到父母充足的爱,内心当中对于安全感最基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与对方交朋友,那就主动请求他帮你一个忙。”

  虽然寻求他人的帮助,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对方也同样得到了一个“麻烦”你的机会。

  

  如此一来二者之间就能够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关系,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二人之间的关系,反而能够让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实际上大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麻烦别人”和“给别人添麻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别人在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也并非有意地麻烦你。

  在如今的社会当中,互帮互助、互利共赢才是共同进步的唯一方式,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能够获益多多,因此不要害怕“麻烦别人”,要知道“关系是聪明地麻烦出来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