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战士与国士!他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


“大家全国帮忙,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前几天,钟南山院士的这段视频,刷屏了。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明确疫情还是局部大爆发,相信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期间几度哽咽,眼含泪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后,84岁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还是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现象的发言,亦或是“不去武汉,不出武汉”的建议……


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人民日报 微博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今天,给孩子讲讲钟南山院士的故事吧,希望能从中感受到风骨,汲取到力量。


01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

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

在70岁高龄和身体多病、

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

编写了儿科著作

《儿科疾病鉴别诊断》,

有50多万字。

母亲廖月琴曾担任

广州肿瘤医院副院长,

是护理学专家。



跟着父母

在医院长大的钟南山

打小耳闻目睹

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

他发现,

两人的喜怒哀乐是跟

病人病情的好坏密切关联的。

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是,

经过努力病人的病情

还是没有得到改善。

那时就觉得,

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

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02


钟南山小时候顽皮,

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

的钱偷藏起来,

自己买东西吃。

一直撒谎瞒着父母,

直到事迹败露。

他以为父亲知道后,

一定会打他一顿。



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

只是说:

“南山你想一想,


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

这样的质问,

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



父亲这句话,让他明白了,

什么叫讲老实话,做老实人。



从医后,

有次跟父亲一起

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厉害,

他认为应该是结核。


父亲问他一句话说:

“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

一句话问住了他,

因为他从来没想过。


尿血可能是膀胱炎,

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后来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

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

差点危及生命,回忆起这次错误,

他说:“诊断错了,我永远都忘不了”。




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

医者人命,

没有十足的证据,

不可轻下判断。

“父亲很少说话,

但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

这是钟南山83岁时对父亲的评价。



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

总结出来留给后人,

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

钟世藩毅然编写

《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


每天,他总是

最早去图书馆,最晚回家,

因为两眼有复视,看东西重影,

他就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

累了就换一只。


钟南山心疼父亲,

劝老人家注意身体,

每天少写一会儿。

但钟世藩不听劝阻,

反而和儿子发脾气:

“不写我干什么?等死么?”



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

他始终记着。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

留下一点东西,

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03


钟南山的母亲对他的成长

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


钟南山一直珍藏着

1950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

“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

有自行车,非常羡慕。

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对我说,

‘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5名,

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

我说‘真的呀’,妈妈说‘真的’。

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

但11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



“1949年,

我在岭南大学附小

(现中山大学附小)读书,

学校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

但后来,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

发了一份成绩单,我排在第二名。

我很高兴,但也不敢说什么,

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


“而且,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

但是没想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

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

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

我现在对我的孩子、

对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

要么不答应,

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钟南山至今定期给年轻医学院学生上大课,他说,你们是90后,我是80后,我们差不多。)


04


2003年被钟南山称为“特殊的一年”:

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

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

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

还要制订国家规划。

而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就是

SARS(非典型肺炎)的爆发,

此时,钟南山已经67岁。


2002年底“非典”病例

最早在广州出现,

一时间,

“非典”病毒不可避免的

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


2003年4月13日,

北京召开了关于

SARS的新闻发布会,

钟南山被要求参加。

当记者问到

“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

钟南山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

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

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

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

顿时场面哗然。

“非典”的真相自此

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



混乱和恐惧之中,

人们记住了钟南山的名字。

也因为SARS,

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

更广泛地被人熟知。


在最恐慌的时候,

他的一句话,给了人定心的力量。

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



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

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之后,

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病倒了。

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


但他自己观察体会,

觉得不是非典,

就把自己隔离在家。

几天后,症状消失,

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他的坚持,

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

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05


“非典”之后,

钟南山连续担任

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

他敢说真话的风格一直没有变。


这一特质,

让他在“两会”上

变成媒体追逐的对象,

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

他都会给出自己的看法,

每一次言论几乎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


2013年全国“两会”上,

他说“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

2015年,

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

不讲医德、违规使用

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

他举例说:

“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

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

本来问题不大,

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


我自己有一种感觉,

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

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

自己都不太受欢迎。



钟南山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

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

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

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人如果没有理想,

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

但如果有理想,

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

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非典”之后,

钟南山说自己讲话其实更谨慎了。

那些我认为很有把握的话,讲出来,

通过媒体能够让有关人员

特别是病者知道的话,

是有很大好处的。

我还是推崇这个,

因为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

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

但是能够启发大家

思考就达到目的了,就很好。



06


所谓医者,妙手仁心。

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

更缺无畏的仁心。

钟南山二者兼具,

所以,举国敬仰。



有网友说,

妈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

但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

就跟她爸说:

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

她爸说:我也是。


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

这句“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

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

而钟先生,

也配得上这赞美,这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