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教育你的孩子:未来幼儿教育趋势

幼儿教育7大注意事项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4、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孩子的潜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交通规则。

5、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有些家长说,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可以让孩子早点养成好习惯。

6、错过幼儿期再纠正就难了 有人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再慢慢教。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他更容易接受。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7、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 家长们常常是口头上说很重视子女教育,但具体到小事上,就做不到。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尽量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过于娇惯孩子,孩子就不懂得谦让。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才会见实效。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比如幼儿园请家长 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却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能让他事事依赖。

幼儿教育六大要点:

采取表扬教育还是批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永远的论题。在某些情况下绝不纵容孩子,这是可以肯定的。要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总结出以下六大要点,涉及到“心灵教育”的方方面面。记住这六大要点。可以使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效果。

▲ 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 如果能对孩子的优点给予很好的表扬和赞许,缺点就会自然消失。

▲ 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 不要认为孩子现在的表现已经定型。现在的表现,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他偿会不断地成长。

▲ 不要完美主义 有的家长给孩子设定了极高的标准,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做到十全十美。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头一回,可能会做得不好;而在这么多做不好的可能中,孩子漂亮地完成了一件事,是多么了的了不起,家长一定要进行表扬。这样,家长也不会太在意那些做不好的的事情。

▲ 不要和别的孩子作比较 家长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自家的孩子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就非常令人满意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家长要相信,只要孩子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长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 不要把培养的学习能力作为教育的重心 学习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一味地以此作为教育的重心会使整个教育出现倾斜。必须把对心灵的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的EQ作为重点,重视心灵教育,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 现在就是最好 不要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给以肯定和赞扬,就可以让那些缺点消失。家长越是努力想去纠正孩子的缺点,就越有可能适得其反,缺点会越固执地留在孩子身上。与其这样,不如把现在的孩子当做最好,肯定他的优点,表扬他的长处,孩子会自然地变得优秀起来。

幼儿教育小常识

1)让小孩学会1岁6个月单独走路,1岁8个月学会单独上厕所;

2)2岁要学会穿内衣,培养良好的习惯;2岁6个月能单独吃饭,自己穿衣服;

3)2~3岁穿有鞋带的鞋,训练小孩复杂思考的能力;每天至少吃3种颜色的蔬菜, 训练孩子的统筹能力;

4)4岁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5)5岁要训练孩子的自重意识;

6)6岁要教育孩子团结,竞争的能力,强弱对比;

7)8-13岁要使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幼儿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将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一、幼儿教育中心的转移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二、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三、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

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幼儿教育盲点

1 、第一个方面从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 都是一贯主张对孩子严格要求,强调纪律性, 强调孩子听话、努力学习、刻苦学习。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到现在实际起作用 的还是管和被管的关系。 而在西方,父母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比中国孩子所处的小环境要宽松自由得多。 在西方,父母强调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学校老师和孩子平等和谐地相处。

2、第二个方面的差别,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从社会传统来看,我们中国是提倡集体主义的国家, 这种集体主义不是政治上的集体主义, 而是传统的。 日本、朝鲜和新加坡都是属于这种传统的集体主义国家。 中国强调共性的、同性的传统文化; 而西方强调个别文化、强调个性和区域性,认为每一个人是独立人, 完整的人,有价值的人。 打个比方:中国人愿意买一样的东西。 如经常会听到人说:“你的衣服在哪买的?挺好看,我也买一件。” 而西方商场里很少有一样的东西,住的房子也是不一样的, 没有两座房子是相同的。

3、强调每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强调集体的荣誉感。 比如说家庭是一个集体, 那么每个家庭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家里增光。 家长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做得怎么样?老师对你怎样评价的? 你是不是班上最好的孩子?” 我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心里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班里谁是最好的, 谁是第二,谁是第三,谁是最差的。 在美国,老师不表扬每一个人,特别不当众批评某一个人。 美国的教育体制不允许老师当众羞辱孩子。

4、从德育角度。 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孩子是不成功的。 毫不客气的说,道德沦丧。 认为西方教育制度很好。 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 相互之间很“自私”, 公、私分明。我说的自私不是指损人的意思。 在西方的道德里面没有自私这种说法, 他们提倡诚实、公正,互相帮助。 他们认为爱护自己的东西是应该的, 在爱护自己东西的基础上爱护别人的东西; 不爱护公家的财务是违法的, 这是外国人从小对孩子灌输的思想。 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 所以导致有时公私不分,接纳外国的思想不适应, 西方人又不能接受中国的道德,导致中西方的差距很大。 认为在孩子进入大卖场式的公立学校之前, 孩子必须要有相当的知识和良好的个人习惯。 并不建议把孩子过早的进入寄读学校, 在没有完全培养孩子自给安全感之前,让孩子在父母身边久一些。 但是,千万不要过渡溺爱,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