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随着全国统一高考结束,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市场日趋火爆,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的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存在诈骗陷阱。央视财经频道、新华视点、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天价”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的市场乱象,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近日,教育部专门就进一步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工作作出部署。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质量堪忧
近年来,我国每年高考报名人数在1000万上下浮动,伴随更多省份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选项更多、填报规则更复杂、填报风险更难把握,许多考生和家长为志愿填报而紧张焦虑,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500多家企业的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志愿填报服务,近90%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2020年新增加的就有550家。这些机构通过线上线下营销轰炸和商业运作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有偿服务,价格从98元至10万元不等。这些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和指导质量参差不齐,他们推出的特级、高级和中级高考志愿规划师、青少年生涯发展规划师,并没有正式纳入国家职业目录,相关职业标准尚未形成,也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专业培训,持有的资格证书没有国家公信力,高考志愿规划师的所谓“一对一”咨询服务质量堪忧。更不用说,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输出的志愿填报选项,很难做到精准匹配考生个人兴趣、志向、特长和情感,兼顾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市场乱象是多因之果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之所以“有市场”,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许多高中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位。“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高中开设了生涯规划指导课,但没有配套课程、教材和师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多是由心理教师勉强对付,他们对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市场发展趋势缺乏深入了解,对学生特质了解也不够充分,指导学生能力不足。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埋头备考的考生对自身个性、爱好、特长、潜质缺乏认知,选课走班时更多是利益博弈,并不全是兴趣驱动的理性选择。在志愿填报阶段,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难以提供专业的、具体的指导。
其二,高校招生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有待改进。我国高校通常选择在招生期间集中安排线上线下宣讲活动,由于各高校招生宣讲活动高度密集,考生和家长很难错开时间参加。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官网仅仅提供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历年分数线等有限信息,特别是考分排位在全省中间及以下的考生人数较为集中,总分相同的考生动辄数千名,相应批次的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线及排位变动较大,考生和家长很难据此作出精准选择。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高校招生部门常年提供常态化、系统化招生咨询服务,收集整理分析公布相关信息,还从多方面给出学校期待的理想学生画像,考生更清楚自己是否符合招生院校的要求,更容易选择志愿院校。
其三,高考志愿填报相关支撑理论有待深化。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软件和一对一咨询辅导,或号称掌握了西方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或扬言使用了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但目前无论是相关理论还是技术手段都并不成熟。所谓兴趣、性格、学科倾向、职业适应性、职业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等测评,其本身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还有待验证、有待提高,在非专业人士的操作下,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算法研发等环节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远非临时上马的小公司可以驾驭,所谓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更多的是营销噱头。
其四,高考志愿填报行情被集体盲目选择带偏。如何做到既降低录取风险,又减少分数浪费,避免高分落榜和高分低报,顺利地被理想院校及热门专业录取,是每一个考生及家长的美好愿望。但在不能充分掌握志愿填报科学方法的情况下,即便做到“一分都不浪费”,也不一定是契合个人发展需求的最佳志愿,因为这在本质上是集体盲目“用脚投票”的结果。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所谓热门专业是短期的、不断变化的,热门专业随着时间推移变为冷门专业的情况并不罕见,例如法学、英语、财会、外贸等,过去都曾是炙手可热的专业;一些现在的所谓冷门专业,未来完全可能实现逆袭。普遍功利性盲目取舍,导致最为核心的基础学科(如数学、哲学)难以吸引优质生源,但是没有数学和哲学基础,最优秀的学生最终也走不远,终身发展必然受限。
破除高考志愿填报焦虑需多措并举
第一,强化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支持。建议将生涯规划指导作为“国培计划”和地方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师范大学增设学生生涯教育课程。在国家和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中小学日常教研中,增加生涯规划研究课题项目;联合有关部门开发生涯规划培训课程标准,加快构建青少年生涯规划师认证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及条件支撑体系,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接生产生活,更好地认知自己、认识社会,将学生自我生涯规划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让学生逐步明晰自己的职业选择;建立相关行业协会,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和职业学校等提供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支撑指导服务;加强高中学校对学生志愿填报的信息服务,尤其是高三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工作。
第二,扩充政府招生管理部门信息服务职能。建议省级招生办负责收集、统计、整理和发布相关信息,建设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网络平台,为高中生选科选考、志愿填报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同时,各地教育部门开展基层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教师培训,利用主流媒体、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多种形式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提高高考家庭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的能力。
第三,加强和改善高校招生信息服务工作。建议对高校招生信息服务工作提出统一要求,进一步优化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更好地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求。在高校官方网站尽可能详细地提供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方式、历年分数线等信息,根据本地考生历年报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出必要的预警提醒,对拟报考本校的考生给予志愿填报的指导和建议。利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校园网等线上线下宣传渠道,举办全方位、系统化、常态化高考网上咨询活动,对本校强势专业、特色专业和热门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去向、报考要求等作更深入、更具体的宣讲说明。特别是新高考推出的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院校专业组、大类招生等改革,招生高校更要作为重点进行解读宣传,为考生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第四,加强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市场监管。高考志愿填报是涉及多学科的高度专业化的行为,需要研究制定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和从业人员的资质标准,联合公安部、网信办、市场监督等部门加强对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APP、广告等监管整治,明确收费标准和监管体系,严格规范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的商业行为,严厉打击夸大宣传、天价收费、伪造资质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进一步深化本科阶段教育改革。鉴于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待强化,高中阶段学生职业倾向、学科倾向的稳定性不强,未来社会职业生涯中变换工作更加常态化,有必要在本科阶段推广厚基础、宽领域的通识教育。同时,推广大类招生、专业组招生、大二再细分专业等改革,给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双专业选修的更大自由,彻底打破志愿填报“一报定终身”的局面。
(作者:张家勇 姜雨婷 单位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曹金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