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类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和网络,家长要当心,5招去治或许管用

  手机成瘾、网络成瘾,已经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尤其是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旦沉迷于手机、网络,学习成绩很可能大幅度下降心理问题也会随之增多。

  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总是借着上网课、查作业,偷偷地上网,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从前了。这位妈妈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鼓励的话也说尽了,可孩子还是戒不了手机和网络游戏。

  许多父母都觉得手机、网瘾很可怕,孩子无节制地陷入其中,荒废了生活、学习。下面我们聊一聊孩子玩手机、上网的一些问题。

  

  一、孩子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的自控能力自然是没有家长好,玩起手机、上起网来就会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上面。

  这几年上网课的时间变多了,很多家长又要上班,没办法时刻盯着孩子学习,于是很多自控力弱的孩子,就借着学习的名义上网、玩手机。

  二、手机、网络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上的东西鱼龙混杂,有很多不好信息和错误的价值引导,甚至还有很多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孩子年龄小,没有社会阅历,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网上不健康的东西所诱导。

  

  三、容易陷入“网恋”,造成情感上的失控

  一个朋友的儿子,正在上初中,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孩,两个人经常聊天,于是陷入了“网恋”,朋友的儿子还经常给女孩转钱,还发展到见面的地步。

  未成年孩子往往是情感大于理性,他们很容易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陷入“网恋”,造成情感上的失控。

  统计研究表明,有五类孩子更容易染上“网瘾”。

  一、学习失败的孩子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这件事上,可以说父母们越来越卷,孩子的作业越来越多,孩子也越来越累。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很单一,就是要学习成绩好。在这张种情况下,孩子一旦成绩不好,家长再一批评孩子,孩子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而手机、网络恰好能在孩子有挫败感时,让孩子体验成功,比如游戏,这种从手机、网络上获得的成就感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得的。

  

  二、学习特别好的孩子

  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班级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老师、家长经常夸,可是到了初中或高中,面对比自己成绩更好的孩子,这些孩子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当他们努力之后发现仍然超越不了别人,不能保持原有成绩和名次,其中的一部分孩子就会转而去依赖更容易满足自己内心需要的手机和网络。

  三、自控能力弱的孩子

  手机成瘾、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可是一旦拿到手机、接触到网络就会控制不住自己。

  四、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他们一旦遇到问题,很少向父母、同学、老师求助,长期如此,他们就很容易沉迷手机、网络,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五、问题家庭的孩子

  像单亲家庭、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父母经常吵架等这些家庭的孩子,通常得不到来自家庭的足够温暖,就很容易沉迷网络。

  

  互联网高速发展,日益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不让孩子不接触网络也不现实,家长们要面对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和网络。

  当孩子出现手机、网络沉迷的问题时,有的家长放任不管,而有的家长砸手机、拔网线,太松或者太紧的管控态度都不行,家长需要理性处理。

  1、找出孩子沉迷手机和网络的原因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原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也一样,孩子的状况,折射的是家庭问题。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闺蜜总抱怨她家孩子爱玩手机,可是我去她家或者我们带孩子一起逛街时,我发现闺蜜总是用手机哄孩子,比方说我们正在聊天,闺蜜就会给孩子手机,对孩子说:“宝贝,自己坐那玩去吧。”

  相信有很多家长也会想我闺蜜一样,在自己工作忙时,手头有事时,心情不佳时,给孩子一个手机,换孩子一会的安宁,手机是父母的临时“保姆”,孩子有了手机就能很快安静的坐在那。

  

  所以,从源头入手,看看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是因为家长平时喜欢用这种方式哄孩子?还是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或者是父母经常吵架,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平和的家庭环境?或者是孩子内向,不善表达,学习压力大?

  先找到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脱离对手机、网络的依赖。

  2、读懂孩子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青春期是每个孩子的关键期和困难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问题特别多,尤其是对手机、网络的迷恋。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走向成熟,希望表现出自主,孩子希望在手机的使用上拥有更多的时间与隐私,从而满足自主需要和社交需要,当然还有成就感的需求、及时获得信息的需求等。

  面对这些正常的需求,家长首先不能一味地制止,可以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关于手机、网络使用的家庭规范。

  比如,和孩子约定周内上学期间不能上网、玩手机,每个周末休息日可以有半个小时的上网、玩手机时间,在允许的这段时间里,家长给孩子自 由,孩子可以玩游戏、和同学聊天、浏览新闻、视 频等,但要注意一定要按约定好的时间执行,时间到了就要停止。

  一味制止,不如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网络。

  

  3、鼓励孩子自我管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基本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孩子都处于“他控”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年龄小,需要家长的监督和督促,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没有管孩子,放任自流了,那以后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了。

  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养成了好的习惯,也基本上能自我管理了,家长这时候要逐渐放手,让孩子多锻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锻炼中逐渐进入“自控”阶段。

  比如,一个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家长基本上已经拆除“他控”,那么,这个孩子慢慢走到初中,你会看到孩子很“自控”。相反,一个孩子到了初中三年级了,他们家“他控”都没有拆除,那这个孩子到了高二可能还不能“自控”。

  孩子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取决于家长放手的时间早晚。

  所以,家长可以从完成家庭作业、收拾书包、整理玩具等这些小事做起,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尽早鼓励孩子自我管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4、培养孩子发展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避免孩子沉溺手机很好的方式。

  有没有发现?有特长的孩子都特别自信、特别刻苦、上进,而沉迷游戏的孩子大多没有兴趣、特长,感觉学习没什么意思,总想寄托网络、虚拟世界去寻找价值感。

  因此,建议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像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或吉他、钢琴、画画、围棋、武术等爱好。这样可以很好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不再沉迷于手机、网络,并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才艺与阳光的性格。

  这些兴趣爱好,既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也能让孩子在学的过程中提高专注力、耐力、并且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孩子的生活丰富了,兴趣爱好多了,就不会只去关注手机、网络了。

  

  5、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平等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的重要基础。很多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的孩子,都是家庭不幸福、父母不怎么管孩子、留守儿童等这样的家庭。

  孩子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注、爱护、肯定,成绩不好父母只会责骂,有了心事不能向父母说,孩子就会选择网络,至少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能得到满足、获得安慰。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和秘密。平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沟通,听听孩子有何想法,多问孩子喜欢什么,多了解一下孩子间都在聊什么、玩什么,真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既然社会发展到这了,想让孩子与手机、完全隔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那么我们家长就要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疏而不堵,引导孩子正确利用手机和网络,并从中受益。

  往期文章回顾:

  语文老师的肺腑之言:小学不欠“古文账”的娃,初高中成绩才会好

  孩子3-8岁期间,有件事家长要趁早做,别不重视

  小学成绩中等,初中还有逆袭的机会吗?做好四个调整娃成绩提升快

  担心孩子上幼儿园哭闹?父母提前做好几方面准备,孩子入园适应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