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是怎么“来”的?小学奥数该学的是什么?

  关于小学阶段到底学不学奥数,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此,我们先来看看奥数的“发家史”,再表明我关于奥数学习的态度。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Olympic Math Competition)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简称。国际上,最早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国家是前苏联,但其举办城市只是限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真正使奥林匹克走向国际视野,影响数学界,离不开罗马尼亚数学教授——罗曼的积极努力地倡导。从1959年罗马尼亚布首都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算起,到2019年,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已经举办59届了。其间,由于蒙古国经费问题,致使198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断了一次。

  我国在建国后在数学家华罗庚的倡导下,积极筹备,从1956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城市优先举办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并逐步发展为小初高三级完备的竞赛项目:"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创办于199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创办于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创办于1981年)。通过这一系列的数学竞赛,我国取得了斐然的数学成绩,也因此积极筹办了1990年在我国举办的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这对我国数学竞赛事业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的,但出题的范围和难度大大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和大学入学考试。据有关专家测算,全球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需要声明的是,奥数不宜面向所有的孩子开放,因为一旦使用不利,反而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造成学习精神上的打击,不利于课堂教学。

  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历届优秀选手综合来看,最优秀的选手非罗马尼亚选手西普里安·马诺勒斯库莫属,他于1995年, 1996年, 1997年连续三年获得了满分的优秀成绩。同时,他还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获得三次满分,其中1996年那次,还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取得数学成就不可谓不大。在国内, 两次满分的只有罗炜、付云皓和韦东奕三人。

  事实上,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广奥数,导致社会上奥数培训班盛行,给家长朋友们带来无形的压力,一度引来不少非议。教育部,为了减负,提倡素质教育,才大手笔制止了奥数“泛滥”。那么,至此是不是我们家长朋友就以为奥数是别人家孩子的事,与我家孩子无关呢?

  其实,不然。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奥数,我们追求的目标,不是为解决习题册上的题目,而在于训练适龄学生的脑力,培养他们的奥数思维和逻辑能力。奥数思维和逻辑,归根结底是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思维的深度练习和刺激,拓宽解题的路径和方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知道,数学思维的最高境界,正是哲学。这一推论,恰恰可以很好的解释,哲学领域里的“大拿”通常不是出自纯粹搞哲学研究的,而是一些“不务正业”的理科研究者,尤以数学研究者为最突出。

  不可否认,这些年,教育部门官方部门一直都在提倡减负,不仅学校统一定制的教材少了,而且课后习题难度降低了。但是相比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每天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丝毫没有减少。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天都是一张试卷砸给你,再加上学生各类特长班,当下的小学生休息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了。在云南偏远处还好,八点才上课,可在河南某些地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早上6点40到学校跑早操了。意味着,娃娃们凌晨5点多就要起床去学校。这个强度,在我看来,几乎赶上了06年我读高中那会。

  所以说,当下的孩子们,面对超额的学习压力,不仅要锻炼出来一副健康的体魄,更要有高效学习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不提倡奥数竞赛全面铺开,更不主张奥赛好成绩在高考录取的时候加分,但作为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建议孩子们自愿自主地学习奥数。小学阶段的奥数竞赛可以“靠边站”,可奥数思维“正当时”,不应该减负,反而要“加膛”。我们要学习的不是解题的难度,而是学习他的解题思维。学习的压力,自然是有的。但在中国教育高考模式下,任何人,任何学校都逃脱不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因此,掌握优秀的数学思维,提升个人学习竞争力,时不我待。你说呢?

  老师填的调查问卷 结果会怎样?

  硕士“读博”有哪些渠道?一共4种方式

  来源:艾米教育笔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中所选图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