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数学竞赛“搬”到中国办,还是高中生团队出题?

  说起奥数,耳熟能详。然而从全球来看,顶尖水平的知名数学竞赛不止于此,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就是其中之一。历经两年酝酿,上外附中师生团队将其引入中国——昨天(27日),2016上外附中-普林斯顿大学数学邀请赛决赛在沪开幕。

  

  邀请赛名誉主席,上外附中崔德明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朱皓斌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赛事全国共3600余人报名,预赛后31所学校的274位选手参与角逐。如此规模下,赛事组织、服务等执行团队全部为在校高中生,其中命题组也有学生参与,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无怪乎赛事名誉主席、上外附中校长崔德明底气满满说:”这次,我们是‘孩子当家’”。

  美国数学顶尖大赛,啥样子?

  

  上外附中科研办主任潘利群老师,正在赛前领队会议上发言。朱皓斌摄

  据了解,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竞赛,是由大学主办的面向全世界数学爱好者的比赛。每年参赛选手中,许多来自美国排名前十的私立高中,而国内上外附中、人大附中、上海中学等也多次参加。其中,上外附中自2009年起,已连续7年组队参赛,并多次获得个人及团体奖项。

  美国顶尖数学大赛啥样子?曾数次参赛的学生姚远介绍,之前曾以为美国数学比赛都特别简单,接触了才发现绝非如此,无论是题型,还是比赛流程方式,都很特别。例如,与国内许多数学比赛不同的是,比赛没有简答题,只有填空,20分钟20道题。再比如,设有“团队力量赛” ,设定主题,给出3天时间,要求写数十页数学理论分析梳理等,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参赛团队甚至需要轮班睡觉,不仅拼脑力,更拼体力。而“团体对抗赛”更刺激,最后一轮所有参赛队伍汇聚一堂,规定时间内按照顺序完成8组难度递增的题目,每完成并提交一组,房间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分数累计,这考验的不仅是数学能力,更有策略、战术、甚至心理状态的比拼。

  据悉,此次邀请赛,这些环节都予以保留。2014年年底,曾多次参赛的附中学子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把这样的数学比赛引入中国?赛事执行团队的负责人,即将升高三的学生陈彦达介绍,希望更多热爱数学的中国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一全球顶尖赛事,更体验不同国家数学文化的碰撞之美。

  “孩子当家”办大赛,如何办?

  “现在翻看 2014年7月、2015年10写的两版企划案,感觉真的不一样,在老师指导下,提升了很多,”陈同学说。经过多次沟通,克服种种困难,在学校、团队努力下,2015年底各方达成合作意向,并于2016年3月签署官方合作协议。6月11日,网络初赛顺利举行。

  据了解,自项目启动至今,校内共有150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各项筹备工作,协调、IT、设计、物料、命题等7支队伍上阵。最初赛事信息发布,由于国内对此认知度不高,一个月里仅20人报名,赛事组织团队中的学生们,带着资料一家家学校跑,最终,在上外附中校方的支持下,两周内共有3600余人报名。

  在学生团队里,参与命题的成员格外令人关注。高中学生给数学大赛命题?对此,陈彦达介绍,命题适用范围,包括个人赛的a组和b组,前者题目难度较高,主要由华东师大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以及来自上海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的专家负责;b组题目,主要由学生负责命题,其中中国高中学生约10人,来自美国的大学生约8人;团体赛命题由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负责。“比方说,如果需要100道题,那么我们要准备200道,甚至250道题,出题后命题团队各方会对难度系数、考核要求进行打分、筛选,以及讨论,最后发布前,交叉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赛事筹办执行团队中的学生,许多都是往年赴美参赛获奖的数学小达人。这次他们放弃参赛,而是选择了组织大赛。对此,大赛组委会负责人、校长助理章正言说,上外附中不仅仅有外语特色,办学要求注重文理并举、综合发展。“参赛,锻炼的是学生学科能力,而为他们提供机会,使其得以参与组织重大赛事,对其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的提升有较大推进。”她说。

  题图来源:朱皓斌 摄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