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科学衔接,嘉兴在行动①

  原标题:幼小科学衔接,嘉兴在行动①

  

  编者按

  从5月20日开始到6月20日,我们迎来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嘉兴市教育行政部门在5月20日-6月20日学前教育宣传月期间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今天我们走进平湖市的“幼小衔接”活动。

  

  平湖市作为浙江省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早在2012年就着手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以下简称幼小衔接)研究。为推进实验区建设,出台《平湖市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教育局行政推动,研训中心专家引领,试点园校实践示范,全域推进平湖市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建设工作。

  

  

  一、聚焦机制建设

  构建幼小衔接“共同体”

  向上滑动阅览

  (一)三级架构,建立共同体

  

  首先建立层级组织链为实验区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并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是组建异级协同组。以地域相邻、文化相近、各有代表为依据,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实现市域内幼小衔接全覆盖。三是成立同级合作片。市域内的试点园校之间建立起合作片,成立相应的家长联盟,实现共研共进。如平湖师范附属小学成立“星爸星妈学院”和当湖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组建合作片、东湖小学和第一幼儿园艺体组签下结对协议,开展同级合作研究。

  (二)定制教研,运行共同体

  1.定期教研

  约定两个学段教师“碰头和商讨”的固定时间,或固定走进现场的教研时间,形成定期、定点的教研运行模式。如东湖小学和第一幼儿园,通过走访式教研将“幼小衔接”多元的双向活动,真正落实在常规的主题课程、日常活动之中同步实施。

  2.定向教研

  

  围绕幼小衔接三个维度的内容,各园校确定共性话题,以确保实践操作与支持的有效性,从而形成定向的教研机制。如平师附小与当湖中心幼儿园就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深入研讨,通过观摩、探讨等方式,让老师们了解幼儿园与小学作息时间安排、盥洗、就餐等生活环节的差异性,并就如何做好生活活动过渡做深入研讨。

  3.定质教研

  

  

  幼小衔接影响着孩子入学后的适应与健康成长,是教师、家长担心和关注的话题。如何帮助家长解除困惑,从孩子身心发展多方面为其入小学做好准备,实现科学衔接?各园校从问卷调查切入,筛选本区域幼小衔接中最为困惑的问题进行跟踪式教研,形成教研成果并在全市域进行交流或阶段性成果展示。

  (三)双向引领,助力共同体

  1.专题领研

  

  

  为进一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通过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教师、家长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和方向。从2012学年开始,我们根据幼小衔接的实际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每学年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以专题研究活动的方式,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教育。

  2.学科领衔

  在实验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专家组学科领衔优势,全方位开展学科衔接研究。如在“同级合作片”中,结对园校还会遴选出业务精湛的业务副校长或副园长担任导师,重点做好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业务上的顶层领衔,其次在不同学科中,邀请专家组导师指导开展学科专项研讨;第三是遴选一位骨干教师,衔接日常工作和领衔协同教研,就重难点问题作集中研讨与梳理分享。

  

  二、聚焦多元课程,

  构筑幼小衔接“方向标”

  向上滑动阅览

  (一)领衔研发,架构整体课程总框架

  成立专家组暨课程领衔研发组,深入研究我市幼儿园、小学在园本(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为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课程资源。

  (二)分支研发,架构不同阶段课程内容

  1.“入学准备”课程

  幼儿园以为入学做基本素质准备为近期目标,以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长远目标,以贯穿幼儿园三年的长线思维为核心宗旨,从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角度研发并实施幼儿园的《我准备》课程。

  2.“入学适应”课程

  为让孩子们尽快喜欢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各小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一年级新生的入学课程,在活动化、游戏化的课程体验中,帮助幼儿尽快感受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学习的快乐。如“园”&“校”课程经验互通、“园”&“校”作息时间过渡、“园”&“校”学习生活对接、“园”&“校”体能储备衔接等等,从班级环境创设、一年级活动场建立等等,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生活。

  3.“入学保障”课程

  

  

  

  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各园校通过问卷、走访的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因园(校)制宜研发并构建家庭衔接的《我能做》课程。如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和平师附小就针对“幼小衔接”积极创设家庭教育课程,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家庭如何更好地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准备。

  (三)支持优化,提出建议完善课程

  为进一步优化课程研究,由研训中心专家组领衔,两个学段的骨干教师组建形成支持优化组,就“入学准备”“入学适应”“入学保障”三项课程进行同学段的论证与两个学段的衔接论证,进而优化完善,推进课程的连续性与适宜性。如协同大班教研组长与小学低段组长一起梳理各领域(学科)教学目标,拟定以减缓坡度为宗旨的新目标,指引双方科学施教,真正做好课程上的衔接。

  三、聚焦实施路径,

  构筑幼小衔接“行动力”

  向上滑动阅览

  1.下沉式求同回溯,优化小幼衔接

  为推进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要求一年级的教师在第二学期到结对幼儿园大班蹲班学习,感受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特点,进而思考如何蹲下身来主动衔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策略。再回溯低段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形成求同式的衔接模式。如今,平湖市小学教师走入幼儿园活动现场的教研已成常态。

  2.上浮式存异回溯,跟进幼小衔接

  作为幼儿园则主动寻访小学低段教师、教研员等,探寻小学的教育特点与目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与轨迹。再回溯到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方式,形成存异式的衔接模式。如百花幼儿园与百花小学、实验小学等已有深入的寻访式探研,并形成不错的实践经验在全省幼小衔接专题研讨会上做分享交流。

  3.联动式互补回溯,构筑双向衔接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联合对话能有效提高幼小衔接的品质,为此,我市确立联合项目小组,就共同项目定期开展研讨。如新仓小学与新仓幼儿园开展了“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幼小课程衔接”项目研究,以培养“有能有根有担当”为核心理念形成链式发展型的具体教育方案,构筑起双向衔接的路径策略。

  四、聚焦评价展示,

  构建幼小衔接“示范样”

  向上滑动阅览

  “双向衔接”的成效如何,试点实践如何带动区域实践,形成区域实施路径。我市尝试利用角色评估、教研评估、课程评估三个“展示台”检核“双向衔接”的成效,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获得关键信息,适宜性调试,构筑幼小衔接的“示范样”。

  

  

  如市第一幼儿园率先开展了已毕业的“西瓜娃娃”返园日活动,邀请东湖小学四位小学生暨平湖市历届“西瓜娃娃”金、银、铜奖获得者,来园与弟弟妹妹们作现场近距离地互动交流。此外,设计问卷对两个学段教师的角色行为进行评估,考量教师在衔接研究实践中转变等。

  幼小衔接关乎“儿童学习的当下与未来”,为儿童进入小学乃至终身发展储备有益经验与综合素养。双向互通的幼小衔接,能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来源:平湖教育

  ● 围绕助力助推教育重大项目建设 市政协召开九届三次主席会议

  ● 嘉兴技师学院,这些“技能明星”从这里起航

  ● 2022年嘉兴市本级三区幼儿园招生政策发布

  投稿邮箱:jxjyfb@126.com

  

  你要的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