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根本

我曾经亲眼在学校看到这样的一幕:

家长指着老师的鼻子问:“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每当看到这样的一幕,我也会不由得问问自己:孩子的问题到底是谁之过?我们应当怎样教育孩子?到底是孩子有问题,还是教育者有问题?这些问题在发生刚才所提到的那一幕之后,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一直没有答案,直到我看完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我才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指引者,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根本。

从书中我知道,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有的家长说,我教育孩子很严格的,为什么孩子还是会犯错误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也就是,家长的确在严格地教育孩子,但是方法是错误的,最后,只能南辕北辙,使孩子走向相反的风向。那么,这到底是谁之过呢?回到刚才的那一幕,家长指着老师问,老师有没有好好教育孩子。在读过这本书后,我仿佛找到了答案。

《儿童教育心理学》解读儿童成长的经典案例 ¥29 购买

在学校,孩子的表现是家庭教育的外化,只是孩子认为学校是个适合施展个性的环境,所以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在学校放大。孩子的性格以及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促成的,但是家庭起着决定性因素。甚至在在阿德勒看来,儿童的生活风格通常在他四至五岁的时候已经确立下来了,可见,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有着多么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家庭问题在学校得以表现,对于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家庭中的成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可以看到,做个好父母,对于孩子,对于家庭,对于学校和社会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做个好父母呢?《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也给出了很有见地的方法。管教不是一味地否定,甚至责备,打骂孩子。而是留意孩子的行为举止,解读他们的心灵密码,反观自身,改正自身的不足,合理地引导孩子,从而处理孩子的问题。和之前所说的一样,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单方面的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乃至整个家庭的问题。处理好孩子的问题,也就处理好了整个家庭的问题。可见,儿童教育不是那么简单事情,要讲求方法;儿童教育不是小事,它是家庭问题的外化,关系着整个家庭,乃至社会。

《儿童教育心理学》像一位冷静睿智的旁观者,把这其中的原委向你娓娓道来。你不仅会看到孩子,也会看到自己,以及整个家庭的关系。你是不是忽视了孩子?或是太过娇惯孩子?是不是你自己也有人际关系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孩子?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家长朋友深思。

这本书虽然成书于七十年前,但是对今天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没有过时。尤其是对于今天的人们,二孩时代来临,又为这本书赋予了更多的价值。书中提到了出生顺序是如何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孩子在家中的排行不同,会导致他不同的性格气质。比如说长子女通常比较聪明,保有权威,有着强烈的统治和支配欲;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往往野心勃勃,把追上哥哥姐姐当成自己的目标;最后出生的孩子依赖心较强,容易被宠坏。所以,作为家长要因材施教,不可一刀切,而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做个好父母看似简单,实则很难。不光是要对孩子有爱,还要有方法,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学习到很多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知识。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仔细阅读的好书。读过之后你一定会收获良多,如果将书中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一定会使亲子关系大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