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西双版纳发展把脉献计

  “到西双版纳调研的这几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巨大活力,感受到这里渴望发展、推进发展的极大热情,感受到西双版纳人民的勤奋担当与聪明才智。我们觉得西双版纳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必须抢抓黄金机遇期。”9月5日至8日,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第22批赴滇博士服务团到西双版纳州开展调研时表示。

  此次调研有来自中央部委司局以及东部省市各领域的29位博士团成员参加。他们为西双版纳招商引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把脉开方、献计献策。

  

  来到西双版纳当天,博士服务团成员便开始调研“一带一路”玉磨铁路西双版纳站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简称西双版纳站站前广场)。据工作人员介绍,西双版纳站站前广场规划用地85146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站前枢纽广场、长途汽车客运站、配套道路及管网工程,项目总投资3.2亿元。该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目前,除客运站装饰装修及周边绿化硬化未完成外,其余部分已建设完成,并于2021年12月随同玉磨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使用。西双版纳站站前广场的顺利运营,体现了特色突出、功能完备、枢纽作用的特点,优化了火车站枢纽与公路客运、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的换乘衔接和周边综合服务设施,充分展现了集边界贸易、流通经济、旅游康养于一体的西双版纳站城市门户形象。

  

  “我们在西双版纳站站前广场感受到中老铁路给西双版纳带来的巨大变化,中老铁路俨然已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的幸福路。”“云南文旅资源丰富,西双版纳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中老铁路的通车,对西双版纳州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加强与周边国家文化旅游合作交流、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了西双版纳站站前广场情况后,博士服务团成员们纷纷感叹道。

  

  在景洪市嘎洒街道曼占宰社区的曼丢居民小组,博士服务团成员们走村串寨,和农户交谈……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了解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新农村、做强产业促增收的做法。

  据悉,曼丢居民小组有91户439人,居民主要经济收入靠发展旅游业为主。2021年,人均收入12000元。这里是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落,古井、古树、傣楼、文化风俗等傣族民俗文化特点突出、底蕴浓厚,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新农村”“巾帼示范村”“全国远程教育示范村”“云南省第一批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爱民固边模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特色民族村寨”等荣誉。

  曼丢居民小组干部管理能力、为民意识强,群众基础好,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自力更生的精神。通过“党建+民族团结”,推进民族特色村项目实施,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寨环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调研中,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让人耳目一新,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令人欣喜振奋,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让人流连忘返,一幅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展现在博士服务团成员面前。

  “美丽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要侧重文化铸魂,提升内涵,留住最美乡愁。”博士服务团成员说。

  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物技术研发、热带特有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为主的民营企业。主要产品有天然橡胶种子油系列产品、肠保姆系列产品、木塑及系列集成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木塑及系列集成产品还出口到马来西亚。公司已经申报国内专利技术144项,国际专利技术2项,并获得授权专利31项,承担了50多个国家级、省级、州级的科研和产业化项目。2012年该公司荣获中国食品产业产学研创新发展突出贡献企业,2017年“橡胶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被评为国际先进技术,2019年建立了天然橡胶产业的第一个、也是西双版纳唯一的院士工作站。

  

  座谈中,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向博士服务团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产品线的开发现状,并就如何依据市场的需求推进企业发展,促进技术升级进行了交流探讨。

  

  4天的行程,博士服务团还调研了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景洪市大渡岗普洱茶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景洪市基诺山乡小普希村乡村振兴、磨憨铁路口岸、勐腊田野橡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云上良品实业有限公司等。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一路拍一路赞……通过调研,博士服务团成员对西双版纳近年来发展变化纷纷“点赞”,对西双版纳州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钦佩,表示将为西双版纳发展献智出计,助推经济社会事业更快发展。

  (记者 岩温香囡)

  原标题:《为西双版纳发展把脉献计——记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第22批赴滇博士服务团到我州调研》